第(3/3)頁 那女官在旁圍觀,見他下筆如有神助,才思比古人七步成詩還要敏捷,芳心著實敬佩。 輕描淡寫的一首七律,又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女官定了定神,深望賈琰一眼,然后將賈琰的詩作捧起,畢恭畢敬送入內殿。 雍熙帝扶案瀏覽,眸中陡然綻放起流星般絢爛的光亮,但他很快便掩飾住了自己勃發的情緒。 他不動聲色揮揮手,示意諸人傳閱。 宋文隆接過這首詩只掃一眼,目光頓凝。 神童賈琰的詩才因凌煙閣三問和賈珍案在京聲名鵲起,宋文隆五人自是有所耳聞。 但再多的傳聞也遠比不上當面親眼目睹來得震撼。 “好字!好詩!” 宋文隆忍不住鼓掌叫絕:“陛下,此子尚不及弱冠,詩才、書法皆可稱冠絕一時,老臣等在此恭賀陛下,朝廷又可得一良才了。” 次相馬致遠喜好書法,尤其是對于本朝流行不衰的歐體頗有造詣。 他手持賈琰詩作激動得手勢都在微微顫抖:“陛下,諸位,此子這筆字已盡得歐體神韻,竟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 老臣實不敢相信,這居然出自一名稚齡少年之手!” 黃恒,鄧韜,孫錚三人對視一眼,暗暗點頭。 雍熙帝微微一笑:“確乎不錯,神童之名,并不虛也。” 他眸中悄然掠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 他今兒授意嚴皇后召賈琰進宮參加瓊林宴,又有意請宋文隆五人進宮陪宴,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宋文隆這五人中的一人,將在來日主持春闈。 能得宋文隆諸相青睞,顯然對賈琰日后的春闈和仕途都極有裨益。 皇帝的本意是為了給賈琰鋪路。 原本賈琰此番進宮獻詩的事兒理應到此為止,宮里給些賞賜,便該送賈琰出宮。 事實上,雍熙帝也正準備如此,褒獎賈琰兩句,賞賜些東西就讓他去了,他甚至提前都準備好了賞賜諸物。 但正在此時,卻聽孫錚離席躬身拜道:“陛下,武勛之禍,已成本朝積弊,尤甚于三冗。 老臣聽聞賈琰此子曾深受武勛迫害,而京師如賈琰這般的受害者不計其數,可謂是天怒人怨。 今日既然適逢其會,老臣有幾句話想要詢問賈琰,還望陛下恩準。” 外殿,賈琰聞言心中咯噔一聲,忍不住暗暗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