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半個泗州成了洪澤湖的一部分,泗州百姓幾乎全滅。 因為滿清只負責修河堤,不負責遷走百姓。 現在大明治下的泗州城其實應該叫虹縣,唐朝以后這里都是屬于宿州轄區。 可笑的是,泗州被洪澤湖淹沒,這口天大的黑鍋最后被滿清給扣在了老朱頭上。 朱怡炅問道:“孫卿有何法能夠治理黃淮水患?” 既然孫嘉淦這般說了,那肯定是有辦法能治理的。 孫嘉淦立刻回答:“第一種,可繼續沿用前朝束水攻沙、蓄清刷黃的策略,在水患頻發之河段,不斷加筑河堤水壩,并開挖引河,疏緩河床壓力。” 朱怡炅說道:“此法與孫卿之前所言似乎同出一轍,還是治標不治本啊!” 當然治標不治本,因為這是滿清兩百年用的治水法子,都是將錯就錯,盡可能維持住漕運不被破壞而已。 歷史上,孫嘉淦治水同樣也是保障漕運為要,這屬于明清兩朝的政治正確,與才能無關。 孫嘉淦見皇帝似乎不甚滿意,心中松了口氣,這才說道:“如此,微臣還有一法,那便是開挖黃河水道,徹底放棄奪準入海,以人力讓黃河改道,經由山東入海。” 黃河改道,經由山東入海,這正是后世解決黃淮水患的辦法。 只不過,這個辦法并非滿清想出來,而是黃河河床堆積太高,泥沙沉積已經不堪重負。 終于在咸豐五年,黃河決口大改道,直接沖入山東,由山東入海,沿路化作汪洋澤國。 而現在,孫嘉淦卻是要用人力對黃河進行人工改道,好讓黃河從山東入海,徹底解決延續數百年的黃準水患問題。 孫嘉淦敢提出這個方案,還是在于他現在已經是大明的官。 大明定都南京,沒有漕運問題,也就不用擔心治水會破壞漕運,自然也就沒那么多掣肘。 不用黃河改道山東會讓北方漕運斷絕,漕運從來都只是方便南方向北京持續性輸血的工具。 現在北京已經不是都城,自然無需漕運來輸血。至于北方糧食的調運,則可以用內陸發達的河道水系和海運補充平替。 當然,孫嘉淦的這個法子同樣也是治標不治本,但這已經是時下最好的辦法。 便是后世,對治黃河也沒多好的手段,同樣也是不斷修筑河堤大壩。 因為數百年淤積在河床里的泥沙,便是用現代工業來清理,都難以清理。 看來,必須得盡快拿下陜西了。 因為黃河下游泥沙沉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陜西那邊水土流失嚴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