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咚! 咚! 午門鐘鼓樓三聲鼓響,午門緩緩打開。 文武百官帶班入內,文官走左掖門,武官走右掖門。過內五龍橋,再進奉天門,于殿前廣場站定。 八點剛過,鴻臚寺贊引唱:“眾官入班!” “眾官入班!” “眾官入班!” “眾官入班!” 后面三聲是殿前侍衛喊的,本來還要有個司禮太監在殿外鳴鞭三下,就是《甄傳》大結局乾隆登基時那個甩鞭太監。 但大明新朝已經取締太監制,所以就也順帶取消了,不過還是會有奏樂。 百官聽見,迅速開始分成文武兩班,文官班次人員明顯多于武官班次。因為大部分武將不是在各地練兵駐軍,就是在邊鎮打仗和搞軍屯,真正能來上朝的沒幾個,主要還都是樞密院的官員。 四位閣部大臣昂首挺胸,手持笏板先行踏上丹陛,文武百官則在丹陛兩側臺階外等候。 朱怡炅身披龍袍朝服,踱步來至奉天殿的金鑾龍椅上坐下。 鴻臚寺贊引抬頭看了看龍椅上方懸掛的自鳴鐘,自鳴鐘技術早在萬歷年間就已傳入中國,萬歷皇帝更是對其愛不釋手,還強留了一個使節團的鐘表匠在中國。 眼看時針終于指向八點半,這位鴻臚寺贊引隨即喊道:“上朝!百官進殿!” “上朝!百官進殿!” “……” 四位閣部大臣為首,文武百官在后跟隨,依次手持笏板,踱步進殿。 百官進殿以后,迅速開始站隊排好,并且嚴格按照官職品級次序。這可容不得半點馬虎,否則一個弄不好就得被記下名字,彈不彈劾不是重點,但肯定得被皇帝看到。 國史院官員已經在殿下站好,站的甚至比閣部大臣還要靠前。 嗯,他是負責記錄大早朝全過程的。 “跪!” 這個儀式早在行宮那會兒,就已經行過無數次,這時百官倒也輕車熟路,紛紛對著金鑾殿上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怡炅這時也不茍言笑:“眾卿免禮!” “謝陛下!” 文武百官謝恩起身。 王禮站在最前,就在起身瞬間,殿外陽光照入殿內,映照在金鑾殿的那尊龍椅寶座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