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怡炅還不知道,就算沒有他的政治支持,波隆摩閣最后也還是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暹羅王位。而且其在位期間,也是一改父兄的殘暴統治,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對外消弭戰事,對底層民眾也更加溫和,讓暹羅一度呈現中興之象。 這位未來暹羅明君,還是個佛教信徒,其在位期間,小乘佛教在暹羅達到極盛。 波隆摩閣恭敬退下,朱怡炅想了想,又給內閣、樞密院去旨,讓他們加強對緬北邊境的監控,并且多多派遣細作,打探軍情。 征緬戰爭,或許用不著等好幾年,可能明年就得打響了。 不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而是緬甸東吁王朝的腐爛速度,遠遠超過了大明朝廷的預期。 自從大明冊封孟養、木邦、孟密、清邁王等土司叛軍,那位東吁王便被徹底激怒。 然后……這家伙就想了個餿主意,直接來了個南北分兵。 南邊兵分兩路,進兵清邁和白古城,北邊同樣三路出兵,討伐緬北諸土司。 沒有任何意外,完全打不過,也不能說打不過,而是完全滅不掉。 戰爭打了大半年,緬北土司不去說,清邁、白古城的叛軍反而是越打越多,甚至還冒出了好幾股新的叛軍。 現在的緬甸,已然有著一股烽煙四起的味道,孟人、撣人紛紛揭竿而起,還有不少緬族、緬化漢人地主野心家,也都趁機跟著造起了反。 就連鄰居的小國曼尼普爾,也開始蠢蠢欲動,意圖從中能趁機分一杯羹。 可以說,中國如果不去管,不出十年,東吁王朝就會被此起彼伏的造反,而徹底耗盡,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