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晨覺得,是自己在研究化學的時候,也在悄然之間順帶提升了生物學的學科能力。
“沒錯,生物學與化學這兩個科目之間,的確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有些人說,生物學的本質就是化學。這個說法固然有些絕對了,但至少我們可以認為,生物學的根本之一就是化學……”
兩人聊了一會兒專業方面的問題之后,高宏良介紹起了自己現在的研究方向。
“其實生物冶金這個研究方向,主要都是冶金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在做,他們的側重點放在了冶金上面。而在我的研究中,側重點則是放在了微生物本身,以及整個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化學變化。”
作為一個生物學教授,生物學和化學肯定是高宏良更加擅長的部分,工學的研究部分則只是生物學和化學的引申。
兩人一番熱聊之后,對彼此的印象都很好。
寧晨覺得高宏良很特別的一點是,除了在生物學本身上面有很強的專業能力之外,化學的水平也非常之高,基本同時具備了化學系教授的能力。
寧晨很喜歡和這樣能力比較全面的教授接觸,這樣也可以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宏良這邊,也是對于寧晨的能力非常的欣賞,畢竟寧晨在材料學和數學上的造詣,甚至超過了很多這個領域的教授級人物。
在這個年紀就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寧晨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高宏良并不求寧晨能夠在實驗室實習的期間,做出什么優異的成果,自己的課題能夠被寧晨這種級別的人物看中,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了。
要是未來寧晨能夠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這樣級別的獎項,那寧晨當初來高宏良這里實習的經歷,也將是一段非常值得懷念的經歷。
跟高宏良見面后的第二天,寧晨便來到了高宏良的實驗室,參與課題的實習。
寧晨參與的這個實驗課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浸礦微生物的改良技術。
在這個研究課題中,改良的方向有很多種,包括物理改良、化學改良、生物改良等等。
實驗開始前,高宏良向寧晨講解了一些實驗的研究方法,以及各種實驗的注意事項。
“寧晨,現在我們這個實驗的研究,主要分為這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物理改良,通過光、點、熱、磁等方式,提升生物基因突破的頻率,并從中篩選出正向突變的菌種,作為改良菌種來培養。
第二個方向是化學改良,通過在浸出體系中,加入各種金屬離子、表面催化劑等等,來提升菌種活性及其氧化能力。
第三個方向是生物改良,這里面就要用到基因重組、系統生物學技術、核糖體工程和表觀遺傳修飾等方法了。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選擇一個方向重點的研究,當然只要你的時間足夠的話,這些方向你也可以同時兼顧。”
寧晨自然是對這些方向都感興趣的,不過就算寧晨想要同時兼顧這些方向,肯定也是得一項一項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