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關譚雅和娜塔莎的教育問題。
因為譚雅和娜塔莎出身于一個移民家庭,就算和當地人類似,可說話時發音上的東歐口音難以泯滅——所以,她們經常被同班同學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出于排外的原因被欺負,最關鍵的是她們的年齡相對于同班同學又過于年幼了,所以一般意義上的惡語而不是行動上的惡作劇。
波莉和塞莉在私下里曾經提及國這個問題,不過無論是林義龍和耶昂姐妹都選擇了忍讓。她們于是對班上其他人的惡意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遲鈍。
就算這樣,情況也并未出現好轉,反而姐妹倆更加難過了。
不過波莉和塞莉的文化背景和年齡情況,她們的班主任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負責的老師認為這兩個孩子情感非常遲鈍,于是希望這兩個跳級的女孩緩一緩,干一些她們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比如玩玩游戲,加強人際關系種種以便“健全情商”。
耶昂姐妹曾經和擔當教師談過這個問題,但得讓林義龍出面來做決斷。
“所以,你們是認為女兒們在學習成績,操行舉止上有什么問題嘍?”林義龍非常不悅地問道。
“沒,我覺得兩個孩子在素質上出類拔萃。”負責的老師科爾尼克女士是一個年紀上和林義龍相近的青壯年女性,在巴斯大學取得過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和教育學碩士,“但是,因為兩個孩子年齡和同班同學格格不入,至少作為負責的老師,我覺得應該讓她們緩一緩,就算降一年級她們仍然在同年齡段出類拔萃。”
“留神。”林義龍對這個建議十分不滿,“我想問問,在女士你提出這個建議時,是否對我的女兒做過全面評估?有沒有考慮過,這種建議對什么都沒做錯的兩個女孩的自信心的打擊呢?”
班主任抿了下嘴,沒吭聲。
“我理解科爾尼克女士你出于保護兩個孩子的目的,但我聽事件陳述的時候就一直在想,貴校應該避免出現這類歧視現象并對問題努力解決,不是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