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去的時代,對于讀書人而言,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 讀圣人經義,考科舉致仕,是天下間第一等的公理。 考上秀才功名,就可以教人讀書,賺取學費。 考上舉人功名,名下田產就不必再繳稅,從此衣食無憂。 如果考上進士那就更了不得,那叫做魚躍龍門,一步跨越社會階層,實現人生理想。 而現在,時代變了。 不是讀書人不高貴,讀書人依然高貴。 但過去的讀書人,被時代拋棄了。 宋清平寒窗苦讀三十年,才取得兩榜進士,原本以為可以一朝青云直上。 卻沒想到是一朝天翻地覆,萬象更新。 如今的秀才公,都只能淪落到上街賣字謀生的地步。 像他這樣堂堂舉人老爺,如今回老家開一個小學塾都門可羅雀。想要興辦新學,又過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讀書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心高氣傲。 若非對于自己過去鉆研的學問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也不可能從千千萬萬學子中脫穎而出。 學問越深,就越固執。 宋清平骨子里對于現在政府提倡的所謂中西結合的新學難以認同,甚至可以說是痛恨至極。 洋夷的奇技淫巧有什么好學的?都是妖言惑眾! 但是沒有辦法,如今改朝換代,大總統獨斷專行,完全沒有給他們這些前朝遺老留下一星半點的生存空間。 還是太過年輕…… 這話宋清平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可不敢宣之于口。 雖說推廣新學,勢在必行。 可大總統也未免太過于急功近利。 完全不考慮現實困難。 周耀文辦學,能拿到政府補貼,能招到任課教師,無論遇到什么麻煩,打一個電話出去都能擺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