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借酒說商-《金錢玩家》
第(3/3)頁
高燕如脫口說道:“辦館里銷售的洋貨價格昂貴,能買得起的人不多,已經陷入瓶頸,想再壯大只有兼并同行一條路。”
“你說透了問題的本質,客戶群體規模有限。所以,我對人民超市的定位從來就不是這一部分客戶群體?!辟闹噶酥傅孛?,“這里雖然掛著人民超市的牌子,但嚴格來說,并不是人民超市,而是應該叫做亞當會員商店。”
“亞當會員商店?子品牌?”
“對,子品牌?!辟念h了頷首,從貨架上取了一罐藍帶啤酒,拿在手里看了兩眼放回去,“前些日子在舊雜志上看到一篇關于唐魯孫的文章,他分享了一個小故事,說是民國二十三年武漢的某官員贈給他一批茅臺,因為是賣給窮人喝的,都是粗陶罐裝,上面封有桑皮紙,看上去土頭土腦,那個官員十分嫌棄,知道唐魯孫是品酒方面的大家,就做了順水人情。
《清詩鐸》有云,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說到酒,最尊貴的首推果酒,這個東西方保持一致,都認為葡萄酒是其中佼佼者。
葡萄酒的身份尊貴,平民是絕無口福,就是青梅、楊梅、桑葚、柑橘等果酒都不是大部分平民能喝到的,只能自己采摘一點雜果釀雜果酒。
清亡以前,要說達官貴人的口糧酒,還得是黃酒,白居易、蘇軾、曹雪芹無不推崇。到了民國初期,西方的機器釀酒技術傳了進來,黃酒的身份也不再那么高貴,開始推出低檔黃酒,平民偶爾也能解解饞,但主要喝的還是白酒。
在漢代還有一種酒叫醴,據說商代就有了,但不可考,漢代卻是文獻齊全,證明的確有醴的存在。
說到醴,按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啤酒,吃烤肉喝冰啤是漢代達官貴人的一大享受,十分風靡,醴都是官方酒坊釀造,是漢代劉家王朝的一大收入來源。
據說漢代向匈奴屈辱和親時,醴是送給匈奴人的國禮,美人計、美酒計打配合,匈奴人被灌得明明白白。按這條線往下走,德國人發明啤酒和啤酒發源于美索不達米亞的說法都有待考證,沒準啤酒就是我國發明的?!?br>
往前走一段距離,來到另一個貨架前,取了一瓶凌川白酒,見商標紙上寫著出品方是益隆泉燒鍋,便問道:“哪里淘來的庫存?”
“國貨公司,1947年的酒?!?br>
“聽說這是東北名酒,銷量怎么樣?”
“白酒整體銷量都不太好。”
冼耀文將酒放回貨架,“會好起來的,二戰期間,德日美蘇英為了提升士兵士氣,給他們壯膽,都有發放一種特殊的藥片,其實那些玩意就是成癮性比鴉片低一點的毒品。
我們對毒品的認知要比西方深,振奮士氣用的是壯行酒,為了節省軍費,選中了度數高的白酒。軍閥混戰到抗戰,幾十年時間,培育了一大批喝白酒的人。
這批人有的戰死,有的解甲歸田,也有的成了開國功臣。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內地的白酒行業一定會興盛起來。
另外,釀酒需要糧食,同樣多的糧食用來釀白酒可比釀其他酒劃算多了,內地百廢待舉,急于全面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可沒有太多的糧食浪費在釀酒上?!?br>
冼耀文頓了頓,接著說道:“話說回來,既然不想浪費糧食,那不提倡喝酒,或者干脆禁酒行不行?當然不行,美國已經試過了,證明禁酒這條路走不通。”
高燕如耳朵聽著冼耀文的話,腦子轉了起來,分析冼耀文說酒的用意。他可不認為冼耀文長篇大論是給他普及酒的知識,明顯是在借古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