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冇牙齒-《金錢玩家》
第(3/3)頁
差不多的事他不是第一次干,他清楚其中蘊含的好處,之前只能跟在韓森后面分潤一點點,現在,嘿嘿,他的機會來了。
“好,六點半到我家?!狈畔卵┣鸭簦平o咩喳曾,冼耀文點上雪茄沖攤販看了一眼,隨即看向柳森,說道:“這位公仔書老板是你朋友?”
柳森聞言,頷了頷首,介紹道:“司馬明武,和我住在一起的朋友?!?br>
冼耀文轉臉沖司馬明武微微頷首,隨即轉回說道:“我忘了你住在半山還是東華醫院……”
“我住在半山。”
港府接收內地難民或許有那么一絲人道主義的意思,但主要打著吸收資金和勞動力的主意,因此有一項政策,凡是露宿街頭的無業游民都要遞解出境。
這好理解,不干活光吃福利的牛馬有那么幾頭站舞臺上表演就好了,腦子有坑才大量養著,資本家也沒有余糧啊。
只不過政策是有,執行上卻很拉胯,畢竟執行人以華警為主,沒有利益糾葛,沒人會對苦命人下狠手,至今為止也沒有多少人因為這個原因遞解出境,而倒霉鬼當中八成傾向“共赴國難”。
自從吊頸嶺劃為殘兵的聚集之地后,有不少視解放為國難,思想偏右,且沒什么路子的人向吊頸嶺聚集,但港府提供的免費飯票可沒他們份,想吃飯自己掏錢買飯票。
此時吊頸嶺的交通并不方便,出趟門得步行、輪渡、小巴好一通折騰,如果謀了差事還住在嶺上,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在通勤上,且在嶺上住木寮,下了嶺還是住木寮,不少人在嶺上待了一段時間,又紛紛下嶺開辟了幾個寮屋區,半山和東華醫院邊上是其中兩個最大的。
不管是半山還是東華醫院邊上,都住著不少有地位的人,看著自己的美麗花園上出現一坨坨蘚癍,看了豈會不膈應,發牢騷投訴是難免的,一吃投訴,華警就會跑過去篩幾個倒霉鬼應付差事。
且有些人害怕寮屋區在半山徹底扎根,就有了一個潛規則,半山的木寮不許搭得太結實,更不許往地里打樁,既方便將來清除,也在刮風下雨天讓住戶吃點苦頭,逼著他們自己走。
相比來說,石硤尾的寮屋區只是住宿條件差,卻已經成為一個有秩序和配套服務的社區,半山的寮屋區不僅條件更差,且屬于違章建筑,住戶可以歸入盲流。
“在等入臺證嗎?”
“我從沒想過去臺灣,沒有申請過。”柳森否認道。
“喔,你上班的地方在彌敦道,住在半山不方便,我可以預支你一筆錢就近找個房子,或者去我太太的小學住雜屋,簡陋一點,但勝在地方大,水電都方便,且不用交租,平時空閑時幫學校干點雜活就當抵租金了?!?br>
透過女人和司馬明武,冼耀文能猜到柳森應該是和一幫人搭伙過日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跟他混在一塊的人大致也差不到哪里去。
果然,柳森心動了。
“住學校方便嗎?”
“沒什么不方便,學校正式的校舍還在蓋,現在是過渡時期,很多該有的崗位都沒有安排,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墨漆,連學校都不放過,丟過一次東西,晚上有人住也能放心一點?!?br>
柳森略一遲疑,說道:“人可能有點多?!?br>
“不打緊,雜屋里頭分成兩間,艱苦一點,住三四十人都沒問題。岑佩佩小學,在石硤尾,等下我會打聲招呼,白天隨時可以搬過去。”
說著,冼耀文不給柳森繼續扯纏的機會,站起身說道:“我剛才已經吃過,就不陪各位多坐,慢吃,我先走一步。”
買單時,冼耀文多給了一百元錢,給另一桌也買了,多退少掛賬。
他平時雖然低調慣了,但經營高檔開門生意的經理、掌柜都應該認識他,要是沒這點眼力見兒,買賣就甭開了,他其實出門都不用帶太多錢,走到哪都能簽單掛賬,月底上家里收就是了。
這不是他面子大,而是當下商家普遍在用的經營策略,認可有頭有臉的人先消費月底上門結賬,有些老千已經鉆了這個空子,為自己塑造身份方便千人。
下午,在山今樓的包廂,冼耀文和裕德勝記的出市代表陳梓然喝了一頓下午茶,聽對方分享了最近的黃金行情,臨了又讓陳梓然給裕德勝記的老板帶句話——有空一起坐坐。
傍晚。
麗池花園的辦公室,沒敲門,劉琦直接闖進了辦公室,面若寒霜般走到大班桌前,從包里拿出一張紙甩在桌面,沒好氣地叫道:“孫賊,你姑奶奶我沒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