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圓滿-《重生從北影課堂開始》
第(2/3)頁
田狀狀老師對著后排落座的肖銘說道。
“講講!講講!”
聽到老師這么說,同學更是起哄讓他上去。
肖銘也是走上臺去。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都這么熟了,我就不多做自我介紹了,直接就獻丑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劇本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曾在歷史上真實的發(fā)生過,這就是著名古錢的“建中通寶”的故事。
據《中國錢幣》1995年第一期《絲綢之路xj段歷史貨幣考察紀要》一文中載:“1992年3月中旬,在xjxh縣通古斯巴什唐代古城遺址,一次出土大歷元寶、建中通寶錢3000多枚?!辈贿^,讓專家感到不解的是,在遺址中還出土許多借糧契,上面落款竟然是“大歷十五年”,甚至還有“大歷十六年”,要知道“大歷”是唐代宗的年號,只用了十四年,何來的“大歷十五年”和“大歷十六年”?而且專家對古幣進行了鑒定,發(fā)現確實是唐朝古幣,而且不是私鑄,而是官鑄?!?
“這些錢幣背后就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只被國家遺忘的軍團,一群白發(fā)蒼蒼的老兵。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zhèn),轄下部隊即稱安西軍。”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發(fā)生,長安岌岌可危,除了唐朝各地駐軍,西域(當時,西域乃至咸海地區(qū)都被納入大唐的版圖)許多王國也紛紛派遣軍隊東去平叛。駐軍內調大大削弱了唐軍在西部的防御勢力,吐蕃軍隊乘虛而入,舉兵犯境,占領河西走廊。”
“西域都護府的府治所在地龜茲,同中原的交通被攔腰斬斷,這里的官兵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當時鎮(zhèn)守龜茲地區(qū)的是唐朝著名將領郭子儀的侄子郭昕?!?
“在央視《發(fā)現》的節(jié)目《龜茲·龜茲》中曾介紹,面對吐蕃經年累月的圍困,郭昕和他的守軍們沒有放棄,他們與龜茲當地民眾團結一致,一邊厲兵備戰(zhàn),一邊耕作自養(yǎng),他們不僅在糧食上實現了自給,還在戰(zhàn)馬、兵器、錢幣等物資上一樣能夠設法自行解決,這也就有了影片中的大唐建中。”
“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朝廷派遣韋倫與吐蕃會盟,在路過河隴地區(qū)時,四方百姓聽聞故國使節(jié)路過,皆從四處趕來拜見,他們“皆毛裘蓬首,窺覷墻隙,或捶心隕泣,或東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虛實,望王師之若歲焉”。
其中有一位年少時跟隨大軍出征,遺落在此的耋耄老人,老人滿臉是淚的抓住韋倫的衣服,“問天子安否?今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老淚縱橫,復不能言語。
在這之后雖有張儀潮的歸義軍收復失地,“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余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大唐中興,自此而成。而張議潮以一己之力,再造帝國之榮光,使“百年左衽,復為冠裳;十郡遺黎,悉出湯火”。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又相繼淪陷,從此之后漢家也只得到明朝才在在jyg以西、哈密以東地區(qū)先后設置了安定衛(wèi)、曲先衛(wèi)、阿端衛(wèi)、罕東衛(wèi)、沙州衛(wèi)、赤斤蒙古衛(wèi)、哈密衛(wèi)等七個衛(wèi)所,史稱“關西七衛(wèi)”。”
“這是整個故事的背景,史書中的幾行字,考古發(fā)現中的一枚錢幣,背后都是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故事?!?
“就像這則銀聯廣告最后說的,是什么,讓錚錚少年變成白發(fā)蒼蒼的老兵?為什么,幾袋銅錢需要用生命去守護?一切答案,都在軍歌里,飄于大漠與星空。是我們中國人,從未改變對使命的信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和静县|
永靖县|
阿坝县|
舒兰市|
兴宁市|
上思县|
邻水|
江城|
深州市|
塔河县|
金阳县|
南澳县|
新邵县|
金沙县|
海阳市|
广河县|
辉县市|
闸北区|
门头沟区|
青海省|
丹江口市|
永清县|
璧山县|
玉环县|
合江县|
长治市|
保康县|
汾阳市|
秭归县|
萨迦县|
亚东县|
沈阳市|
三门峡市|
汝州市|
从化市|
和田市|
灵石县|
桦南县|
长岭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