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黑鯊魚雷-《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根據隨鄭芝龍返回京城的反艦導彈部隊的官兵匯報,在阻擊東印度公司支援艦隊的戰斗中,“捕鯨叉”大發神威,擊沉擊傷不下四五十艘荷蘭戰艦。
彌補了雙方在單艦戰斗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可以說反艦導彈的出現,就等于讓大明一方有了制衡荷蘭戰艦上所搭載的重型艦炮的能力。
如果在艦炮方面追趕西方的話,即便是大號拿皇炮,即m1857型12磅野戰炮,其單發威力也不如西方的32磅重炮。
僅僅在射速上超過西方火炮,還不足以在海戰時對各國海軍戰艦甚至艦隊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加上反艦導彈的話,配合拿皇炮來使用,這樣明軍戰艦在遠戰時有射速上的優勢,在近戰時,便可發射裝有燃爆彈頭的“捕鯨叉”!
只要是木制戰艦,噸位再大,建得再堅固,也扛不住“捕鯨叉”的重擊。
一枚不夠就兩枚,以此類推,直至完全燒毀對方的戰艦為止。
之前某太子又讓薄玨帶領科學院的反艦導彈研發團隊,研制一款類似魚雷的反艦武器。
“捕鯨叉”是在水面上飛行,這款武器則是在水下航行!
由于科技水準的限制,目前根本不可能研制出蒸汽動力魚雷。
但是這難不倒某太子,只要能把敵軍的戰艦給折騰沉了,總會想出辦法的。
沒有類魚雷的動力,替代方案便是哦那個類導彈的動力!
原型就照搬“捕鯨叉”反艦導彈,增加了彈翼面積,以確保魚雷擁有足夠的浮力。
但如何保證在水下航行時不會熄火呢?
將魚雷整體密封,確保不進水的同時,將助推器至于水面之上,排氣通道直接與海面呈四十五度角。
魚雷的定深很淺,也不能調節航行深度,這并不重要,某太子的意圖就在于用這款武器來攻擊敵艦的水線位置。
只要撞擊成功,發生爆炸,水線位置被炸開一個窟窿,那就必定會使戰艦大量進水。
當下的西方戰艦為了便于部署火炮,并進行射擊,各層都是全通甲板,根本沒有隔艙。
一旦某處進水,要么會發生側傾,要么會變成“準潛艇”!
通過航速測試,魚雷的水下航速大概在十五節左右。
航速是很難以啟齒的,但勝在根本無法防御。
在近距離,譬如在五十米左右,對準敵艦,大概有七成以上幾率會命中目標。
至于撞上之后炸不炸,既然是在水下啪啪,那就得靠運氣了……
總的來說,通過一百發測試,打中并爆炸的幾率達到四成以上。
對一款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武器說,這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之所以研發魚雷,是因為西方戰艦的噸位與堅固程度普遍好于東方戰艦。
東方戰艦唯一的優勢就在于有隔艙的設計,這是西方戰艦的短板。
如果能夠有效利用這個短板,那這個短板就會變成其命門!
同等重量的戰斗部,魚雷在水下爆炸所產生的殺傷自然遠高于導彈。
魚雷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并不需要砍掉部分桅桿才能搭載。
發射魚雷的裝置類似與導彈發射器,但有些小小的區別。
那就是魚雷在被發射之前,發射器會被下調至與水面齊平的位置上。
須確保魚雷的助推器不會被水面淹沒,而且不能讓魚雷從空中掉進海里。
缺點就是這款類似魚雷的“魚雷”是低海況的時候才能使用的武器。
高海況的情況下,助推器的噴口很容易進水,以至于造成魚雷熄火,變成一坨漂浮物……
拿皇炮、捕鯨叉,以及被命名為“黑鯊”的魚雷,三款武器各有千秋。
后二者都屬于一次性武器,拿皇炮雖然造價高昂,卻可以反復使用。
但在單發威力上,黑鯊魚雷捕鯨叉拿皇炮!
而在使用環境上則剛好相反,拿皇炮完全不會被惡劣天氣所影響,屬于全天候都能使用的武器。
那兩款尾巴可以噴火冒煙的武器都是靠天吃飯的貨色,海上下大暴雨,且波濤洶涌的時候,基本算是廢廢了。
海況再惡劣一些的話,那就甭想打仗了,先保住己方的戰艦再說吧。
鄭芝龍沒看到這款神兵利器,因為某太子也沒打算讓他看見。
黑鯊魚雷的一切測試工作都是在太液池進行,除非內部人員泄密,否則外界根本無從得知。
一款耗資近五萬兩銀子的秘密武器,當然不可能輕易露出廬山真面目。
光是前前后后的十幾次改進,加上幾十次的試射,就打掉了將近一百五十枚魚雷,順帶摧毀了十幾艘各型船只。
對于太子爺要求在太液池里造船,工匠們是完全懵圈的,但太子爺開價不菲,工匠們也就沒心思好奇了,畢竟賺錢要緊。
太子爺要求建造的船只也很奇葩,不需要桅桿,光造船身就行了。
準確的說,只要像船,且能浮在水面上就行了!
之后就是太液池的各種魚類被炸得欲死欲仙……
炸死的漂上來,就可以犒賞項目小組的成員們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山西省|
汝阳县|
温州市|
宽城|
德惠市|
岳阳市|
绵阳市|
钦州市|
芒康县|
太仆寺旗|
成武县|
陆河县|
民勤县|
灵台县|
桐柏县|
鄂伦春自治旗|
岱山县|
霍林郭勒市|
彩票|
南木林县|
钦州市|
景宁|
宜黄县|
丘北县|
长丰县|
德令哈市|
泉州市|
阿图什市|
始兴县|
体育|
合肥市|
肇庆市|
玉田县|
潞城市|
十堰市|
剑川县|
勃利县|
松溪县|
丹巴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