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抵達北美-《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揭暄所率的遠征艦隊于四月上旬從登州拔錨啟航,于一個多月后抵達位于堪察加半島南部的崇國。
在周王朱恭枵等老一輩藩王相繼病故之后,原本年輕的崇王朱由樻反而成為了北地藩王里德高望重的一位。
來堪察加扎根近二十年,崇國的都城早已從一堆小木屋,變成了一座有模有樣的大型堡壘。
盡管距離大明本土的城池規模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地廣人稀,看似很是的荒蕪北地,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沒來過這里的水兵對極北之地還能有如此溫度很是好奇,遠處的雪山清晰可見,但靠近海邊的沿岸地帶卻有星星點點的綠色。
到了氣溫最高的六七月份,植被覆蓋的情況還會比現在好不少。
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海邊,只要不是鹽堿地,幾乎都被開墾為良田。
報紙上說崇國有大片良田,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不少人還不相信。
以為這邊常年都是天寒地凍的模樣,親眼所見之后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能夠看到本土來的船隊,是崇王朱由樻最為開心的事情了。
此次的規模更是史無前例,鄭廣英的船隊有五百二十二艘船,揭暄的艦隊有一百六十四艘艦船,包括十四艘鐵甲艦。
這是崇國百姓,甚至崇王朱由樻第一次見到鐵甲艦,揭暄之前得到某新皇的允許,便邀請其蹬艦參觀一番。
對于這種沒有風帆的戰艦,尤其是聽說只吃煤和水,便可實現遠洋航行,站在海邊的百姓都在指指點點的同時嘖嘖稱奇。
連已經上艦的朱由樻本人,都對如此雄偉的戰艦贊嘆有佳,大明科技發展之快,讓世人都始料不及。
這么大個鐵家伙,居然能漂浮在海上,跑得還比木制帆船要快,這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事情。
不過作為尋常百姓,最為關心的就是船隊帶來了甚子好物件。
稍后,揭暄也朱由樻說明了原委,艦隊在崇國補充淡水,若是能夠采購新鮮的肉食,那就更好了。
鄭廣英會讓一部分商船在靠岸后就地卸貨,同時裝上崇國出產的毛皮、海鮮罐頭與硫磺皂,便可以返航了。
余下的主力則跟隨揭暄的艦隊一起走阿留申群島航線,進入阿拉斯加水域,然后向東南方向,進入加拿大,也就是張獻忠的大東帝國。
本土船隊靠岸之后,各式各樣的物資便都被大量卸下,對百姓們來說,這就等于過節,甚至比除夕還要熱鬧。
鄭廣英所轄的每艘商船所裝載的物資數量與款式大致相當,只要按商船數量進行計算,便可以滿足崇國的需求。
崇國現在有不下三十萬人,除了都城這里,東北和西北方向還各有一個郡國,那里也都有數萬人口。
本著好事成雙的原則,朱由樻特意送給揭暄與鄭廣英各兩套北極熊皮做成的皮衣、皮帽、手套、皮靴,作為御寒之物。
揭暄則拿出某新皇事先為其準備好的禮物,兩把鍍金龍圖案的左輪短銃作為回禮。
鄭廣英則拿出了福建特產,整整二十斤大紅袍茶葉,而且質量達到了貢品級別。
這只是桌面上的禮物,具有象征性意義,而實際上,互相往來的東西可以輪船計算。
揭暄最關心的就是艦隊的補給情況,因為根本不能指望去更北的阿拉斯加進行補給。
對于這個訴求,朱由樻則滿口答應下來,他們這里別的沒有,缺少淡水可以融雪,蔬菜不夠還能采摘野菜。
海鮮更是多到可以替代主食的地步,只有在崇國可以做到全軍將士面前都擺著一只臉盆大小的帝王蟹!
想各種冷水魚都是司空見慣的,只要某些將士的肚子里還能裝,本地的廚子就會一直上硬菜!
登萊那邊的海鮮倒是也不少,但遠不如崇國這邊分量十足,一個人吃一條魚都能吃撐著……
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揭暄艦隊的補給不到萬不得不能動用,與崇國進行易貨貿易,完全由鄭廣英出面。
雖然一百艘商船所裝載的物資就足以滿足當下的需求了,但鄭廣英下令卸載了兩百艘船的物資。
一來是給崇王一個面子,二來也算是期貨,即使暫時無法交易,但等船隊一年后回來,還能順便取走貨品。
崇王素來說話算數,不會干那種為了些許好處就舍本逐末的事情,這也是崇國發展速度比大部分藩國都快的原因之一。
余下三百二十二艘船上的物資,那就都歸張獻忠了。
這倒不是某新皇愣要裝冤大頭,只有給足了好處,張獻忠才會使勁進攻西班牙人。
三百多船的貨就停在岸邊,張獻忠想要照單全收,就要拿出相應的交換物品才行。
自詡為爽快之人的張獻忠斷然不會讓鄭廣英的船隊沒等卸貨,便原路返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大埔县|
南华县|
新蔡县|
合川市|
广平县|
交城县|
阳信县|
平乐县|
夹江县|
大埔县|
阿城市|
清苑县|
瓮安县|
南华县|
张家界市|
黎川县|
佛山市|
永年县|
英山县|
福州市|
鄂州市|
朝阳市|
阿克苏市|
电白县|
会泽县|
米脂县|
宁阳县|
比如县|
土默特左旗|
峨边|
郯城县|
宝应县|
揭阳市|
通海县|
拉萨市|
赤峰市|
鄄城县|
诏安县|
保康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