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法屬美洲-《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盡管法國海軍在路易十四的大力扶持下,已經取得了空前的進步,是一件讓歐皇非常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情。
然而等到了明帝國,路易十四發現其主要合作伙伴也是主要競爭對手的海軍發展更是在突飛猛進。
法明雙方的主力艦(四級與五級鐵甲艦)數量對比為四比三十二,法國海軍主力艦規模僅為對方的八分之一,顯得十分可憐。
這還沒算上明帝國以往建造的主力艦,僅僅是最近十年來完工下水的部分而已,否則雙方的實力差距將會被進一步拉大。
屬于主要輔助力量的三級鐵甲艦,其與明帝國的同型戰艦的數量對比也沒好到哪去,基本屬于慘不忍睹的結果了。
法國空軍先后引進了兩百架戰斗偵察機,已經甩掉了七十余架。
最近在明帝國工程師的幫助下,已經實現了小規模量產“信天翁”。
年產量可達三百架左右,可與明帝國年產七千架的規模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這還沒算那款擁有八個引擎的巨型轟炸機,路易十四看上了,可惜買不起。
歐皇也看上了全新的燃油坦克,可惜單價高達二十萬銀幣一輛,而且最低也須采購一百輛,總價高達兩千萬銀幣。
法國陸軍已經裝備了超過五千輛蒸汽坦克以及上千門銅炮,輔以二十萬步兵加上五萬騎兵。
野戰能力達到了巔峰狀態,幾乎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陸軍,這是讓路易十四最值高興的事情。
法國陸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五十萬,超過了西班牙帝國最為風光的時候。
然而明帝國在北美作戰的正規軍數量便達到二十五萬,部署在前俄國土地上的部隊規模超過十萬。
加上本土、中亞、澳洲、南洋等地的部隊,根據蒂雷納元帥的估計,明帝國陸軍的總兵力不會低于一百五十萬。
另外可隨意征召約一百萬預備役與五十萬鐵路兵, 這也就意味著明帝國可以輕松組織起一支三百萬規模的大軍。
更可怕的是, 明帝國的總人口超過三億,可能逼近四億。
然而法國的總人口僅為不到四千萬,雙方的戰爭潛力有天壤之別。
如今,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崇高地位已經被清軍打得搖搖欲墜。
可是在東方世界, 明帝國的飛速崛起, 讓法國以及歐洲諸國都極其吃驚。
不但完全無法遏制其對外擴張的勢頭,而且自身的雄厚實力更是讓諸國望塵莫及。
現在倒是沒有再次大規模擴張, 可其屬地已經囊括了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明帝國占據了除加勒比地區外的整個北美洲, 大洋洲被吃得一點不剩。
歐洲的地盤雖然是冰天雪地的狀態,可其他各方也很難從其手中奪走。
蒂雷納元帥謹慎地估計過, 在一六九零年, 明帝國的綜合國力相當于法國的五倍以上。
對于歐皇路易十四打算聯合利奧波德,擊敗清軍以及奧軍,將其勢力從中歐地區驅逐出去的想法。
這位老元帥只能持保留態度,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法國國力正在逐年上升。
法國卷入在歐陸地區的大規模戰爭, 會直接導致本國國力被削弱。
成為戰爭的贏家的確可以讓法國吃到戰爭紅利, 可是這并不足以抵消掉前期的投資, 至少在短期內無法完全回本。
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便是法國與明帝國的國力差距會被進一步拉大, 這幾乎是難以彌補上的永久性損失。
蒂雷納估計為了擊敗清軍與奧軍, 己方至少需要投入五十萬陸軍。
這就意味著要么把本土陸軍都投進去, 要么再動員至少二三十萬人。
光是軍餉、彈藥與后勤的相關費用, 每年便會高達五千萬銀幣左右。
這等于將財務收入的大部分都砸進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里面, 投資可謂極其巨大了。
大到會影響到海軍采購大型鐵甲艦的項目,說不定還會拿法屬美洲進行套現。
路易十四對于這個可能反而非常有興趣, 法屬美洲的價值已經不大了。
如果能用這塊地皮換購價值十億銀幣的軍火,他的確會點頭同意的。
在臨走之前, 路易十四便決定投石問路,用這塊地皮來試探一下明帝國皇帝的態度。
用十億銀幣買一堆海島以及南美洲北部?
朱慈烺對此感覺自己點餐點到了雞肋!
最多六億, 再多就不值得了!
路易十四還價九億,最終雙方以八億銀幣成交!
內容包括一次交付兩艘六級鐵甲艦(布呂歇爾)以及轉讓相關建造技術, 這兩艘主力艦必須是第一批下水的型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蓬溪县|
海兴县|
丰顺县|
肃宁县|
蛟河市|
邹城市|
固始县|
汤原县|
泰和县|
福贡县|
兖州市|
民和|
皮山县|
海丰县|
宿州市|
赤峰市|
奇台县|
广元市|
景德镇市|
特克斯县|
桂东县|
营口市|
子长县|
德保县|
文水县|
建阳市|
龙岩市|
慈利县|
郎溪县|
崇信县|
启东市|
广东省|
新安县|
淮阳县|
龙山县|
弥勒县|
昌吉市|
凤阳县|
平遥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