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最終談判-《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明軍將邊境線推進到明斯克一帶就可以了,不需要通過沼澤地了。
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只對波羅的海沿岸感興趣,這就給了索別斯基復國的前提條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區(qū),最難談妥的就是利奧波德與易卜拉欣。
利奧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維亞。
由路易十四勸說利奧波德,朱慈烺開導易卜拉欣,最后雙方各退一步,承認當下的實際控制線。
代價也就是索別斯基的地盤幾乎被縮小了一半,但他勢單力孤,實力又不行,在談判時完全說不上話。
能給他復國,已經(jīng)算是對其仁至義盡了,否則波立這個國家將永遠地被從地圖上抹掉!
利奧波德能讓步是因為奧斯曼有明帝國在背后支持,這是他與路易十四聯(lián)手都抗拒不了的。
易卜拉欣愿意妥協(xié),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朱慈烺允許在擊敗韃靼人之后,他可以收留部分殘兵敗將。
具體多少,那就要看他的意愿和能力了,沒有明說數(shù)量,這才是讓易卜拉欣最為心動的地方。
易卜拉欣也明白韃靼人是限制歐洲向東北方向擴張的重要制衡力量,朱慈烺多半是不希望他們被多方聯(lián)手徹底消滅的。
在戰(zhàn)后,這些韃靼人也將成為奧斯曼帝國對抗歐洲盟軍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
對朱慈烺來說,自己只想要烏克蘭的土地,上面的人一個不要。
對易卜拉欣來說,收編愿意為自己作戰(zhàn)的韃靼人、車臣人、哥薩克人更為重要。
會議上還有一點要對法奧雙方言明,那就是為了公平起見,從一七零一年元旦開始,將向雙方提供“大力神”轟炸機,每年向每方的供貨數(shù)量達到二十架。
路易十四本來還想催促朱慈烺,希望盡快拿到這款轟炸機,好盡快對清軍動手。
看到易卜拉欣也沒拿到,那就放心了,可以接受推遲一年的要求了。
某位辮子皇帝不會想到,這次會議就決定了辮子們的命運。
戰(zhàn)前,歐洲是三方混戰(zhàn),加一方觀看。
戰(zhàn)后,歐洲就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演義了。
朱慈烺認為路易十四至少得攢出來四十架“大力神”轟炸機再動手,那就意味著需要在一七零三年之后才能正式發(fā)動對辮子的反擊作戰(zhàn)了。
屆時,張煌言麾下的“大力神”轟炸機數(shù)量將達到四百架,完全具備了對辮子騎兵集群進行地毯式轟炸的能力。
對大明帝國來說,晚開戰(zhàn)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黑鷹”武裝直升機投入作戰(zhàn)。
這款武裝直升機的批量生產(chǎn)時間在一七零一年,前期計劃每年生產(chǎn)四百架。
從下線到部隊列裝試飛,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大致是可以趕上這場戰(zhàn)爭的。
張煌言那邊有了足夠多的“大力神”轟炸機之后,其實有沒有“黑鷹”武裝直升機也就無所謂了。
但朱慈烺還是不愿意讓這款武器錯過打活靶子的好機會,這可是相當難得的實戰(zhàn)機會,可以很好的檢驗這款直升機的質(zhì)量與性能。
與單發(fā)的“信天翁”不同,“黑鷹”武裝直升機是三發(fā)動力,兩個發(fā)動機負責主螺旋槳,一個發(fā)動機負責尾部螺旋槳,可靠性是比較高的。
作為“信天翁”的放大版,科學院前不久也造出了雙發(fā)的重型戰(zhàn)斗機——黑腳信天翁!
原型為“梅塞施密特”-110,該型戰(zhàn)斗機的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可靠性也更高。
缺點就是機動性不如“信天翁”,即便是大規(guī)模量產(chǎn)之后,造價也是前者的三倍多。
戰(zhàn)斗機以后的綽號就一律采用某品種的信天翁,省得還得重新命名。
黑腳信天翁常見于閩浙一帶,也是一種非鷹隼的大型鳥類。
與原型bf-110不同,科學院考慮到發(fā)動機功率不足,在不影響氣動布局的情況下,對原型進行了等比例縮小。
導致“黑腳信天翁”在性能上較bf-110縮水了一大截,好在比上代的“信天翁”強不少。
不同于“黑鷹”武裝直升機,“黑腳信天翁”的研發(fā)目的不是用來對地攻擊的,故而這款戰(zhàn)機的俯沖性能不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社会|
永昌县|
台前县|
汶上县|
大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威海市|
太保市|
吴川市|
潞城市|
墨竹工卡县|
自贡市|
多伦县|
贵州省|
玉门市|
丰县|
邻水|
保德县|
台前县|
潞西市|
信丰县|
西充县|
固安县|
浙江省|
定日县|
南投县|
延寿县|
鄂州市|
嘉义市|
唐河县|
龙口市|
嘉祥县|
辽宁省|
台东市|
咸宁市|
兴山县|
三门县|
江城|
噶尔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