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歐戰落幕-《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被譽為“歐洲戰神”的蒂雷納不想在退休之前,率領盟軍與奧斯曼軍隊再打一仗。
并非是怯戰,而是有審慎的考慮。
奧軍可不是韃靼人,盟軍所擁有的武器,對方都有。
己方沒有的燃油坦克,對方也有,據說數量還不少。
由于奧斯曼盛產石油,明帝國又需要這種資源。
使得奧斯曼能用石油來換購自己所需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這是歐洲各國都不具備的天大優勢。
保守估計,光是機槍這一款武器,奧斯曼就裝備了至少一萬挺左右,在數量上幾乎比盟軍的總和還要多不少。
盟軍雖然在兵力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但這也意味著要承受比對手更多的軍費開支。
路易十四已經在親筆信里詢問蒂雷納,讓他估計這場戰爭何時能結束。
言外之意,就是在變相表示,法國財務已經有點挺不住了……
為了幫助利奧波德,法國已經花掉了至少四億銀幣的軍費。
既支持不了戰爭的持久化,也支持不了戰爭的擴大化。
毫無疑問,與奧斯曼開戰,就等于既將戰爭擴大化,又將戰爭持久化了。
至于擊敗這個比韃靼實力更為雄厚的敵人需要多少時間、軍隊以及費用……
蒂雷納完全無法估計,因為奧斯曼背后有明帝國支持。
只要明帝國還在支持奧斯曼,這個敵人就不會失敗。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戰爭的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不是哪邊人多,就能擊敗對手,特別是奧斯曼這樣的宿敵。
所以蒂雷納認為盟軍在兵力上的優勢,不會輕易轉化成對奧斯曼的最后勝利。
裝備戰機數量更多,性能更好的一方,便可以取得大部分制空權,甚至整個戰場制空權。
進而協助陸軍打擊敵方的陸軍,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殺傷。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帝國的那位皇帝將軍事力量的發展重點放在空軍上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非常具有前瞻性,值得世界各國加以效仿。
不僅如此,大力發展科技,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軍事裝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方面的情況已經極其明朗了。
明帝國先造出了蒸汽機,然后將其用于火車的研發,而后坦克便誕生了,更催生出體型龐大的海戰利器鐵甲艦。
這一連串的發明,直接讓明帝國不但擺脫了對韃靼勝少敗多的狀況,將戰場形勢扭轉過來,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還借此大幅度提升了國力、財力、軍力,完成了從東方強國,向世界霸主的關鍵轉型。
想到這里,蒂雷納便在請利奧波德看過電影之后,順勢當面道別。
盡管耗資巨大,可是從十年之前進駐德意志地區,到如今凱旋而歸,陸空軍加起來總數超過五十萬的法軍僅僅減員了不到七萬人而已。
陣亡人數不足一萬,占總兵力的不到五十分之一,相較于被韃靼人打得一片狼藉的亞平寧半島以及其他盟友那邊,蒂雷納的確算得上是指揮有方了。
路易十四在信中沒有直說“法國不想卷入與奧斯曼的戰爭”這種話,但蒂雷納基本上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或許對利奧波德、索別斯基的等人來說,韃靼人的失敗僅僅是另一場戰爭的開始。
但對法國與自己來說,長達十年的戰爭就在此時結束了。
法國已經承受不起這種高強度且高投資的戰爭了,盟友們想玩的話,當然可以繼續……
要不是法國興師動眾、耗費巨資,就憑利奧波德與索別斯基從明帝國乞討來的那點武器裝備,根本就不夠收拾韃靼人的,更別說要進攻奧斯曼了。
蒂雷納知道利奧波德想要匈牙利,也知道索別斯基想要沃倫。
但是在當下,腦子里想的,跟自身實力是掛鉤的!
實力打不到一定程度,腦子里的想法僅僅是個想法而已。
在看過張煌言遣人送來的電影之前,腦子里還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在這之后,還有類似的想法,那就需要去看看醫生了……
對方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盟軍這邊不要輕舉妄動。
尤其是在對韃靼人取得勝利之后,就要適可而止了。
繼續進攻奧斯曼,那戰爭過程就不可能像之前那么順利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南皮县|
深水埗区|
文昌市|
福贡县|
兴宁市|
天峨县|
宁南县|
邵阳市|
乐陵市|
桐乡市|
榆中县|
东台市|
依安县|
无极县|
财经|
武隆县|
大安市|
石嘴山市|
察隅县|
宜州市|
西城区|
柳江县|
涡阳县|
凉山|
桃江县|
乌鲁木齐县|
长乐市|
兴宁市|
谢通门县|
乌拉特后旗|
南岸区|
敦煌市|
彭水|
祁阳县|
易门县|
格尔木市|
赣榆县|
菏泽市|
百色市|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