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獲勝之后-《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在大明帝國內部,有人認為趁著第二次歐戰的機會,大明應該搶占巴西、印度、非洲中西部等地。
然而朱慈烺直接否決了這個提議,這三款地方就是用來釣魚的。
如何釣魚呢?
只要大明帝國身后的那些國家還想爭取更高或者保住現有的排名,那就必須努力提升國力。
而提升國力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海外屬地吸血,海外屬地的面積越大、人口越多, 本土得到的血液就越多。
要維系對海外屬地的控制,那就必須依靠海軍。
海外屬地距離本土越遠,本土對海軍的依賴就越強。
故而為何朱慈烺對那三大塊肥肉無動于衷的原因就在于此!
沒有建造鐵甲艦能力的國家,想要提升海軍的實力,就必須向大明購買鐵甲艦。
即使是有能力建造鐵甲艦的國家,譬如法國與荷蘭, 為了保證本國海軍的實力,也會有限考慮從大明采購噸位更大、火力更強、航程更遠的超級鐵甲艦。
一艘七級鐵甲艦(國王)的造價達到近六千萬銀幣,而外銷價格可達四億,能凈賺五倍多的利潤。
利潤部分還是其次,重要的是能讓法國、荷蘭、奧斯曼等國背上貸款。
這就在無形之中,將他們從海外屬地吸來的血液給榨干了。
也就是說,大明即便不出兵占領這些地方,也可以通過外銷鐵甲艦的方式來扎金花!
這還省去了出兵的諸多麻煩,更不需要戰歿一名士兵,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
就算下家用二十年貸款的方式來采購這種鐵甲艦,一年還款兩千萬銀幣。
對大明來說,只需要三年時間就能回本,余下的付款部分都是凈賺!
朱慈烺非歡迎各國采購鐵甲艦,在可以出售的范圍內,噸位自然是越大越好。
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任何客戶所采購的噸位最大的鐵甲艦償還完一半款項之前,就無法采購同級或噸位更大的鐵甲艦。
這就是在限制某國海軍的急速膨脹,以免威脅到大明海軍的霸主地位。
朱慈烺從未對任何國家銷售過航空母艦,只賣裝備火炮和導彈的鐵甲艦。
其他國家的元首就算想擁有航母,也只能用手頭的鐵甲艦進行改裝……
“信天翁”戰斗機的性能就擺在那里, 用來當艦載機實在是勉為其難。
大明海軍的某些競爭對手想這么玩, 也顯得對“信天翁”進行升級才行。
單發戰斗機當艦載機的前提就是發動機必須可靠,否則可能飛著飛著就喂魚了……
朱慈烺更青睞于用造價昂貴的“黑腳信天翁”當艦載機,畢竟是雙發的,比較靠譜一些。
由于量產數量較少,加上雙發還是新款機型的緣故,一架“黑腳信天翁”的造價相當于四架“信天翁”。
比原型“梅塞施密特”-110尺寸縮水的好處,在此時就體現出來了,更適合作為艦載機來上艦。
不過在無法折疊機翼的情況下,體型還是太大,根據科學院的計算,最小也得用“國王”型鐵甲艦改裝的航母來搭載。
算上被拆成幾大塊的備用機在內,一艘國王型航母最多也就能搭載二十架“黑腳信天翁”,加上四到六架用來搜索敵人或落水飛行員的直升機。
第十三批次造艦計劃(1709-1717)早就擬定好了,包括兩艘比“國王”更大的八級鐵甲艦“沙恩霍斯特”。
為了保證質量,預計建造時間長達八年之久,考慮到物價上漲、使用全新的動力系統和主炮等因素,科學院預計兩艘巨艦的合計造價至少為一億五千萬銀幣。
俾斯麥與布呂歇爾用的都是一七一毫米主炮,國王安裝的是二四六毫米主炮, 到沙恩霍斯特這里,就升級到了最新型的三二二口徑主炮。
路易十四已經有了兩艘布呂歇爾,朱慈烺不光要跟他拉開代差,還要從噸位與火力上,都領先其兩代才能高枕無憂。
新版的噸位與老版相近,標準排水量約三萬兩千噸,滿載排水量接近三萬九千噸,兩項指標都比上代國王高出約一萬噸。
由于艦體長度足夠,所以在安裝四座雙聯裝主炮塔的同時,也能安裝一座可以容納四架直升機的大型機庫。
可以說沙恩霍斯特的造價的確創下了歷史記錄,但也是物有所值的,因為起碼在主炮口徑上超過了原版,而且搭載了直升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安康市|
嘉鱼县|
库尔勒市|
正镶白旗|
梁山县|
南江县|
琼海市|
会泽县|
乌什县|
新闻|
开原市|
枣阳市|
越西县|
盐边县|
师宗县|
山东省|
蛟河市|
明星|
页游|
中山市|
建德市|
宣武区|
湄潭县|
开化县|
云安县|
麦盖提县|
平乡县|
莱芜市|
景洪市|
梁山县|
麦盖提县|
博白县|
南溪县|
伊吾县|
庆安县|
三门峡市|
米林县|
五台县|
松溪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