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環球視察-《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這也是路易十四與鄭芝龍故意為之,就是要便于雙方聯手監視剛果。
從剛果河的出海口往南不遠,在軍事重鎮羅安達的港口,就能看見鄭軍的巨型鐵甲艦。
往北的情況也是如此,法軍在當地駐軍非常有限,但并不意味著英軍可以隨意進犯。
當初議會軍能夠允許離開英國本土,撤往非洲茍活,還是看在路易十四的面子上。
議會軍只要還餓不死,就不會去叨擾一個不方面親自出面的老朋友的地盤。
不得不說,剛果這地方實在是太好了,除了天氣比不列顛島要熱很多之外。
河里有魚,岸上有樹,能種田,能伐木,能打獵,還有大量黑人可以奴役……
只要勤勞肯干,莊稼可以一年三熟,完全不用擔心發生饑荒。
若奧五世帶兵過來,克倫威爾三世當然不肯輕易將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
這里名義上是葡萄牙的,但實際上還是遵從叢林法則,實力強者居之。
剛果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作為明帝國與法國的緩沖區。
對于葡軍與英軍在剛果大打出手,北邊的法軍與南邊的鄭軍都無動于衷。
這下好了,緩沖區還有熱鬧可看,最好雙方往死里打……
在公開場合,明帝國與法國都不會表態。
但在私下,鄭成功會賣給若奧五世二手武器,法國也會潛移默化地幫助克倫威爾三世。
雙方耗盡武器彈藥,豈不是要停戰了?
那是肯定不行的!
必須堅持打下去才行!
等兩敗俱傷之后,再坐下來進行談判,看看如何分割剛果……
可以確定,非洲今后將被一分為六。
北非及東北歸奧斯曼帝國所有,西非歸法蘭西帝國,剛果有葡萄牙與英國的勢力。
剛果以南全部歸鄭氏,荷蘭僥幸搶下了一片東非平原——肯尼亞(含坦桑尼亞北部)。
不過朱慈烺能大概猜出三百年之后的結果,那就是鄭氏依舊在非洲南部。
除了奧斯曼的其他幾家就很難說了,因為殖珉模式完全不同于大明。
奧斯曼對當地的控制是通過腦電波的,故而其控制能夠延續數百年之久。
大明帝國的策略就是將本土百姓運過去,對其徹底同化。
往后西地至少會有五千萬到一億大明百姓,當地的黑人根本掀不起多大浪花……
凡是遷過去的福建百姓,無不對昊菁皇帝的高瞻遠矚敬佩直至。
連鄭芝龍與鄭成功都沒想到,天下還有這等好地方。
按天書所示的地圖來說,南非有礦產,莫桑比克有沃土,安哥拉有石油,坦桑尼亞與贊比亞有牧場。
非洲南部水域本身就是一座漁場,莊稼至少可以一年兩收,天氣又不算過于濕熱,起碼比緬甸要強得多,這地方實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鄭氏上下閑來無事的時候,便會組織數千人的旅游團,去坦桑尼亞或贊比亞的牧場打獵,玩得不亦樂乎。
斬獲的獅頭、象牙、犀牛角還能作為貢品,加上大白鯊的魚翅,飄洋過海去北都覲見昊菁皇帝。
由于各方面的優勢實在太大,借助口口相傳,西地也非正式地取代了四川,成為了廣大百姓心中新的天府之國。
比較西地、北地、南地、東地這四個地方,西地綜合各方面,顯得優勢的確非常之大。
北地的氣候就甭提了,一年有小半年是冬季。
南地則剛好相反,皇長子還帶著一群弟弟在炸山、挖運河呢!
東地倒是不錯,很適合百姓定居,不過礦區遠不如西地那么密集。
西地的礦區不但密集,而且幾乎都都是儲量非常之大的富礦,而且便于機械化開采。
鄭氏父子當年為自己出力最大,順帶出錢,故而朱慈烺才將最好的一塊地皮送給他們。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鄭氏集團的海運能力甚佳,憑借一己之力,便可將他們的福建老鄉們運到南非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玛曲县|
南木林县|
独山县|
棋牌|
永德县|
达孜县|
奉新县|
苏尼特右旗|
巩义市|
宜君县|
于田县|
商城县|
甘肃省|
繁峙县|
溆浦县|
赤水市|
米易县|
黔江区|
崇阳县|
昌邑市|
浏阳市|
上林县|
平乡县|
泾川县|
株洲县|
柞水县|
红安县|
司法|
内丘县|
苍山县|
贵州省|
德格县|
五峰|
东辽县|
松潘县|
页游|
新龙县|
大悟县|
松阳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