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父輩足跡-《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鑒于上次的經驗教訓,對于第二次討伐神圣羅馬帝國,昊菁皇帝自然也就不會敦促張煌言加速進攻了,急于求成的心思更是要不得。
前線推進速度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確保大部分聯軍將士的生命安全,尤其是不能感染疫病,那比敵人可怕多了。
就算再次功敗垂成也不要緊,時間在大明帝國這邊,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人口數量、自然資源、工業產能,怎么也能懟死對方了。
兩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就四次!
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神圣羅馬帝國挺得過一時,挺不過一世,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聯軍士兵、坦克、飛機、火箭炮的進攻。
跟當初大明進攻辮子一樣,無非是辮子沒有外援幫助,只能拼命挖掘內部潛力,檬古人和漢人最后都得為其賣命。
神圣羅馬帝國則在內部挖潛的同時,還有歐洲各國的支援,盡管那些國家不敢明目張膽的大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給神圣羅馬帝國續命的作用。
包括法國、荷蘭、瑞士在內,都在背后偷偷摸摸地支援利奧波德父子。
而印加帝國、奧斯曼帝國、倭國,則旗幟鮮明地與大明王師并肩作戰,約等于是兩大軍事集團在對壘。
昊菁皇帝倒是希望路易十四等歐洲元首派兵參戰,與聯軍一決勝負,可惜對方也不會傻到與利奧波德父子為伍的地步。
至于前線進攻不暢的問題,在朱慈烺看來,那完全是問題。
像檬古艦隊東征倭國,卻被一陣神風給刮沒了,那才是大問題。
當年打北美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在不是已經成為大明帝國的一部分了嘛。
最不濟看看蘇門答臘島,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地獄戰場,耗費上千萬銀幣才打下來。
憑啥討伐神圣羅馬帝國就得順風順水呢?
再只有苦戰、鏖戰、血戰,才能鍛煉隊伍、增加經驗、提振士氣、篩選精銳。
真要是一周時間就大功告成了,這里面才有鬼呢!
故而昊菁皇帝叮囑自己的門徒,放心去做,不用擔心朝野的非議。
那群吃飽了撐著的家伙連皇帝選美都要品頭論足一番,仿佛世上就沒有他們不懂的事情似的……
今年能給張煌言送去一千架“火烈鳥”戰斗機、一千架“黑腳信翁”戰斗機、一千架’“大力神”運輸\/轟炸機、一千架直升機。
由于九號坦克在前線反響不錯,朱慈烺已經下令工廠按月向歐洲前線進攻供給,每月提供兩個坦克營供八十輛。
一年便是上千輛九號重型坦克,這些火力強大的肉盾足以摧毀上萬輛敵軍坦克。
還有一點與上次不同,那就是奧斯曼帝國出兵規模比之前大很多,對方宣稱出動了百萬大軍。
其中最為精銳的帝國禁衛軍有五萬,投靠該國的辮子軍高達四十萬,其他部隊約有五十五萬。
易卜拉辛本想增加前線禁衛軍的數量,奈何帝國的版圖也已經擴張到極限了,很多要地都需要禁衛軍進行駐防。
像巴格達、巴士拉、開羅、雅典、的黎波里、薩拉熱窩、貝爾格萊德、索菲亞,以及都城君士坦丁堡,都需要至少駐扎一個旅的禁衛軍。
靠近邊境地區的軍事重鎮布達佩斯不容有失,也必須留守一個旅的禁衛軍,余下基本上都開赴前線了。
將禁衛軍打造成類似于明軍野戰部隊的精銳之師是非常燒錢的,從手里的步槍到坦克,都要徹底換一遍才行,后勤補給也要跟上去。
萬幸通過挖礦、采油,以及販運戰馬與奴隸,加上運河的營收,奧斯曼帝國的歲入已經達到了約兩億銀幣,高居世界第三。
尤其是與明帝國的海上貿易,占據了歲入一半以上的份額,而且不需要花錢購買,只需要按照國際市場價格進行易貨貿易就行了。
明帝國每年都要從奧斯曼帝國這里進口高達一千萬桶以上的成品油,由于前者財大氣粗,連原油都基本看不上了。
對于這門生意,奧斯曼帝國上下自然是舉國支持的,因為采油、煉化、運輸全產業鏈都可以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
那些閑散勞動力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里找到了工作,拿到了薪水,就不會沒事找事了。
所以在當年,石油產業很快便發展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支柱產業,而且是第一支柱。
當下世界上產量排名前五的石油煉化工廠,全部位于奧斯曼帝國境內。
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還建成了一支規模達到五百艘五千噸以上級別油輪的運輸船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通化县|
鹤岗市|
望都县|
平阴县|
麟游县|
阳城县|
五河县|
商河县|
凤阳县|
桦甸市|
胶南市|
象山县|
巴林左旗|
吕梁市|
祁门县|
高青县|
和林格尔县|
富平县|
兴城市|
胶南市|
泰顺县|
区。|
兴国县|
潜山县|
鄂尔多斯市|
凌源市|
蒲城县|
鱼台县|
崇信县|
裕民县|
平潭县|
武鸣县|
江门市|
余干县|
读书|
深圳市|
常熟市|
沅江市|
毕节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