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實力懸殊-《明末黑太子》
第(3/3)頁
結論是如果雙方在歐洲開戰,己方陣營還是有很大取勝機會的。
反之,獲勝的希望就比較了。
在歐洲之外作戰,那就要依靠海軍艦隊了。
在這方面,法國、荷蘭、瑞典、普魯士、威尼斯等國即使組成的聯合艦隊,恐怕也很難戰勝擁有大量航空母艦的明帝國海軍。
航空母艦如今已經超過了戰列艦,成為海軍戰斗力最強的主力艦。
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明帝國海軍已經擁有不下二十艘航空母艦,同時還服役了同樣數量的兩棲攻擊艦。
歐洲聯合艦隊所擁有的航空母艦總數也不到十艘,艦載機部隊更是剛剛成型,還沒獲得多少實戰經驗。
相反,明帝國海軍已經在對丹麥的戰爭中鍛煉了艦載機部隊,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這是歐洲聯合艦隊所無法比擬的。
根據情報顯示,明帝國海軍還在繼續采購大型航空母艦,排水量至少在三萬噸左右,未來十年裝備的數量不會低于十艘。
同期,歐洲各國服役的航母總數也不會超過十艘,而且肯定不會都是大型航母,最多只有兩三艘同級艦,其他都是排水量不到兩萬噸的型航母。
這就意味著在十年之后,雙方在航空母艦方面的差距將會被進一步拉大,大到己方根本無法與明帝國海軍的航母戰斗群作戰。
而且明帝國還在大力扶持印加海軍與奧斯曼海軍,幫助其組建航母戰斗群,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并不算是瀕臨大洋,所以組建航母戰斗群的興趣不是很大,其海軍更重視采購戰列艦。
印加帝國則不然,坐擁兩洋優勢,其海軍不論對新式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包括兩棲攻擊艦,都有濃厚的興趣。
法國海軍對印加海軍的預估是在目前擁有兩艘大型航母的基礎上,未來十年還會至少采購兩艘大型航母,從而形成四個航母戰斗群。
這是什么概念?
就是印加海軍的實力,將會直接追平法國海軍!
這還不算最可怕的,印加皇帝波洛此前已經公開宣布,在二十年之內,組建一支八八艦隊。
即以八艘新式戰列艦與八艘大型航母所組成的強大艦隊,以確保印加帝國的海上運輸線的絕對安全。
新式戰列艦就是七級以上的戰列艦,不光排水量大,主炮口徑和威力也非同可,安裝了新式鍋爐,使得航速更快,續航力更大。
假設現在印加海軍擁有四艘戰列艦和兩艘航母,奧斯曼海軍擁有四艘戰列艦和一艘航母。
加上明帝國海軍的主力艦,總和就是二十八艘戰列艦和二十三艘航空母艦。
相比之下,法荷普瑞四國聯合艦隊,主力艦的數量是十五艘戰列艦與四艘航空母艦。
如果奧斯曼與印加都不派遣艦隊支援明帝國的話,在歐洲本土,有陸基飛機保護,歐洲聯合艦隊還是可以與明帝國海軍主力艦隊進行戰略決戰的。
至于陸戰,歐洲諸國可以動員三百萬左右的兵力,配合一萬輛坦克,倒是可以抗衡來勢洶洶的明帝國的陸軍。
關鍵在于空戰的結果,一旦被對方奪取制空權,那么陸軍的坦克便會淪為敵機的活靶子了。
由于單發的“火烈鳥”與雙發的“黑腳信翁”的制造成本都遠超“信翁”戰斗機,使得諸國空軍采購新型戰機的數量都很有限。
尤其是在歐戰結束之后,各國都在努力發展經濟,軍費開支被驟然降低,采購先進武器的數量自然也被大幅度的削減。
法國空軍也不例外,除了一百余架“火烈鳥”與數量差不多的“黑腳信翁”之外。
余下就是自行研發的單引擎的“隼”式與雙引擎的“鷹”式戰機,前者裝備超過八百架,后者也有近五百架服役。
不過實戰證明,刨去神圣羅馬帝國飛行員的素質因素,不論是“隼”式還是“鷹”式,其性能都不如明帝國的戰機。
法國空軍估計明帝國空軍擁有近五千架“火烈鳥”以及同樣數量的“黑腳信翁”,加起來近萬架之多。
盡管這么多戰機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部署,但一旦歐洲有事,明帝國還是可以調集五千架以上的戰機部署到東歐地區的。
這還不算最為壯觀的轟炸機部隊,明帝國空軍所裝備的重型轟炸機也超過五千架,是全世界唯一一支能夠發動千機轟炸的空軍!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巴彦淖尔市|
阜新|
汶上县|
上饶市|
启东市|
湖州市|
华蓥市|
庄河市|
克拉玛依市|
安平县|
广州市|
延津县|
金溪县|
化州市|
赣州市|
闽侯县|
德安县|
县级市|
巩留县|
崇阳县|
临朐县|
昌平区|
崇州市|
泰州市|
如皋市|
浦县|
广德县|
仙游县|
崇明县|
泾源县|
突泉县|
平邑县|
宣威市|
玉树县|
霍城县|
喀什市|
怀安县|
鲁山县|
永福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