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需要稱量一下對方,下場后,方也如別人那般,手持一劍防御,御劍在百米外進攻,陳也一樣,雙方兩劍一觸,各自心中有數,二人果然都是分神中期實力,只是首席略略力大,他的加持比達到倍,對戰中雖然占了優勢,卻不能盡快轉化為勝勢,其實已經足夠,沒必要分出勝負。 方所用招式仍是繁花譜中飛雪迎春、灼灼桃艷、國色香、杜鵑啼血、海棠倒垂、醉眼含笑、櫻浮暗香、淺盞菊放、風蘇絮纏第一節九招劍式,上次本來找機會去了論壇想把《繁花譜》中余下招式也學會,結果光是重學第一節九招就耗光預計中時間,雖然仍是第一節九招,水平卻比先前提升多多。 九招自由組合,飛劍回旋自如,攻擊落點出乎意料,陳沒多久便落入下風,原本一劍主攻一劍防守變為兩手持劍,全力防守。方一招飛雪迎春使出,激發出近千點離體劍氣,宛如紛揚落雪,速度雖不是很快,但綿綿密密一大片向下壓去,飛劍又如裂地而出,由斜下方疾速攻到,縱是雙手持劍,也弄了個手忙腳亂,更何況方雖然是分神中期實力,但加持比倍是略高于一般分神中期地,陳只能苦苦支撐。 二人戰了半個時,方借機練習《繁花譜》劍招,未分出勝負便收招結束了個人對戰訓練。 或許是智能化程度太高,各人入了軍營,隊長實力已被探測出高于副隊長,所以才能到任。 接下來便訓練五人對戰,方帶四人與陳帶四人相向,距離千米,這種訓練要從偵察、接近開始,循序轉到突襲、戰略僵持、陣地推進各環節,方經驗豐富,知道主要是訓練節奏一致性,絕不能出現三人御劍攻擊,二人因緊張掉隊現象,通過訓練,就要解決這些問題。 雙方接近到五百米處,方一揮手,一柄飛劍升空,略一停頓,劍尖向前,這個造型他已經告知其余四人,表示要五人飛劍同時升空,御劍強攻,其余四把飛劍趕快升空,五劍呈梅花狀,“唰”地一聲,劃出一條拋物線,疾刺對方,這種簡單群攻自然不會奏效,陳指揮他的組成員也是一劍升空,五劍也組梅花陣,針鋒相對,一一攔截。 方這時另一劍也升空,卻不參與進攻,只在自己所在處半空劃了個圓,這也是他與組員約定的指揮信號,已經攻到對方陣前的飛劍不等與防御飛劍接觸,便劃了個弧,向其身后繞去,欲從后方視野不佳處進攻。 雙方對戰節奏并不快,何況防守方一劍在手,靈活程度更高,方轉換進攻方向的企圖并非想一戰而下,皆為訓練進攻多樣性。陳方采取的措施是五劍散陣,以最快速度各阻一劍,這時方指揮飛劍先是劍尖朝上,接著變為劍尖朝下,前方五劍幾乎同時變向,本為向后、下方飛行的飛劍突然全部上揚,朝空疾沖,這一變向,繞開攔截飛劍,升空近百米,接著突然劍尖轉向下,俯沖而下,阻這一招,陳組五人動用了兩把劍,升空御劍攔截效果不佳,只能靠手中飛劍更靈活擋住了這次進攻。 畢竟是第一次練習五人群攻,每次方要通過指揮飛劍發信號,接著壓制對方的五劍,按信號變換招數,進攻并不流暢,這便是訓練中需要解決得問題,練習越多,事先約定的指揮信號經過多次重復后會形成條件反射,信號一變,前方攻擊飛劍招式隨之改變,一個時后,眾人基本掌握,方命令休息,這只是一種形式地攻防,戰場上情況復雜,遇到情況可不會給你那么多反應時間,稍遲就會死。 休息過后,方一組做防守方,陳一組御劍攻擊,方也需要學習別饒優點,可惜陳沒玩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地攻擊方式,中規中矩地練了一時,兩個組算是熟習了基本組聯合攻擊、防守能力。 這樣的日子過了十,方將原本分好地兩組人員多次拆分,重組,讓不同人員之間熟悉兩個組長的指揮模式,他與陳也多次較量,二人之間配合逐漸熟練,一個組捏合地差不多了,這一,黃隊隊長黃命令各隊集合,他要檢驗各隊訓練成果。 十個隊第一次聚會,各自打量,還不等注目禮行完,黃隊長便發令:“各隊兩兩抽簽對決,生死戰?!? 接著,手一揚,繼續道:“我手中有十只球,各隊抽取一只,捏碎球,內部會有一個號碼牌,分別是一到十號,對戰順序為一號對二號,三號對四號,依次類推,兩隊對戰進展到何時?以我口令為準,當我認為差不多行了,會下令中止戰斗。” 方有過一次經驗,自然不動聲色,按順序上去掂個球,抽中了一號,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去溜溜,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一號不錯,至少對別人實力不了解,就不容易生出害怕情緒,不定就能撈個開門紅。 等各隊全部抽完簽后,黃隊長宣布:“一號第七隊,二號第二隊,出粒” 兩隊各十人相向而立,距離千米,旁邊黃隊長見兩隊就位,大喝一聲“開始。” 方平時訓練時已經將各隊員打亂分組順序訓練過,結成一隊后,全都看得懂方指揮劍訊號,十人一邊按要求緩緩向前壓進,一邊十劍升空,隨隊緩行,方當然是雙劍全部升空,一做攻擊一做指揮,元嬰所戴一幅寬邊大墨鏡尤其顯眼。再加他在“出竅控身”后段度七九劫后,元嬰防御之力加,達,精神防御力則因又悟兩個道法,達,加持比達到,雖然因激發“輸出加持控”道法將加持比降到1%,但元嬰防御力與精神防御力均保留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