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主張臺灣現代文學是中國新文學在臺灣的延伸和發展,是中國文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愛國作家,經常來大陸訪問,這次恰好就在燕京。
在建國飯店的一間客房里,方明華見到陳映真,談起邀請他擔任世界華語文學獎評委會成員之事,對方欣然答應,并且主動說給余光中和林海音聯系,邀請他們。
方明華連忙表示感謝。
拜訪陳映真后,方明華就準備拜訪錢鐘書,首先去燕大見許淵沖。
許愿沖今年已經七十,在燕大國際政治系教師辦公室里,方明華見到他,敲門進去進行自我介紹,許愿沖笑著招呼。
“你就是方明華?坐,坐。”
方明華很規矩的坐在椅子上。
“李麗在給我的信中,對你贊譽很高,還專門給我寄來她剛剛翻譯完你寫那本《散文集》英譯本,還沒來得及出版。”
許愿沖說著,就從抽屜里拿出一沓文稿,“我認真看了,當然主要是看她翻譯的怎么樣。”
“總體還是不錯的,我對文學翻譯提出的“譯詩三美論”和“發揮譯語優勢論”李麗掌握的都是還是很好。”許愿沖最后說道。
“李麗可是您帶出來的高材生。”方明華笑著說道:“我也看過您寫的《翻譯的藝術》,也聽李麗說過你的三美論,就是音美、形美、意美。”方明華接著說道:“其實我覺得,不僅是翻譯,就是咱們寫的詩歌本身,也應該尊重和這個原則。”
“哦?”
“我曾經在《延河》擔任副主編和主編的時候,對現代詩歌有所涉獵,寫過一篇《后朦朧詩時代的詩歌意象》理論文章,其中里面一些內容就是借鑒您的觀點。”
“現代詩是自由的,但并不代表音韻就不重要,句式的長短變化或者整齊,韻腳的和諧,就是美的一部分。這是從舊詩中得來的財富。”
句式長短在詩歌中的作用,這使得詩歌富有節律感,即使現在失去了詞的唱法,仍然讀起來是朗朗上口的,這就是藝術的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