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雷主編,這本書你看過吧?”方明華問道。
“當然看過,這可是前年非常火的一本書,張億謀拍成電影獲了獎,怎么沒看過?”雷達笑道。
“那你覺得寫的怎么樣?”
雷達沒有說話,又掏出煙,點上一支抽了口才說道:“這部在報送的111部之內,在讀書班的時候我們還討論了一陣子,我記得胡平——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發言很有代表性。”
“他是怎么說的?”
“他說,這是先鋒作家余樺寫的最不像先鋒類的一部,不僅標示著余華創作的重要敘述轉型和成熟,而且成為標示著中國當代文學經由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先鋒派文學轉向后來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紀的文學發展和轉向的文學轉型之作,總之是一部比較好的作品。”雷達最后說道。
“那為什么連20部初選名單都沒進?”方明華很好奇。
“只這是胡平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所有讀書班成員。”雷達笑著解釋。
“當然,這本書也有他的缺點,譬如此外,福貴的人物塑造過于單一,缺乏必要的心理深度和復雜性。歷史背景的處理也也存在問題。通過福貴的視角展現了中國幾十年的歷史變遷,但處理這一歷史背景時可能過于簡化等等。”雷達一口氣說了這部書好幾個缺點。
方明華點點頭。
“你說的對,這本書確實有這些缺點,但你不可否認是一部好書吧?總比《騷動之秋》好吧?”
雷達一怔突然大笑起來:“明華,你怎么抓住《騷動之秋》不放?當然這是你的個人看法,完全可以在會上發表。”
說到這里,雷達頓了頓扔掉手中的煙頭:“明華,你看了初選的20部,發現一個問題沒?”
“我知道,初選的基本上都是傳統現實主義,傳統歷史主義作品,像《活著》這樣的新歷史主義作品以及先鋒敘事幾乎全軍覆沒。”方明華淡淡說道。
“既然你看出端倪,那就不用再問我為什么《活著》沒有不初選上吧?”雷達說道。
“但這不公平!你也知道從89年到94年,大量的新歷史主義、先鋒敘事涌現,為什么要視而不見?!別的我不管,但既然讓我當評委會成員,那我就有權利推薦我欣賞的作品!”方明華語氣很堅定。
“雷主編,你也幫我個忙?”
“是不是讓我給我作為推薦這部作品的評委之一?”雷達反問道。
“對,按照章程,新推薦一部作品需要三個評委,算上你還差一個,說實在,開會的這些評委大部分我都不是很熟,我也不清楚人家對這部的看法。”
雷達聽了沉思了下說道:“陳建功,也是讀書班成員之一,當時他對這本書也很感興趣,你可以找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