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草案這就完了么? 沒有。 崔秀寧必須還要推導一個公式,計算“信息治理”的成本。 首先,是統計局的官員編制,這是要吃國家財政的,這筆賬必須要算算。 嗯,特察局是正二品衙門,等同九部。可問題是,特察局不屬于外廷衙門,而是屬于皇帝內廷衙門,不受政事堂和軍師閣管理,類似于錦衣衛,目前還是小透明,還沒出圈呢,很多官員甚至不知道特察局,只知道信訪司。 那么統計局呢?設為幾品? 在后世,國家統計局其實是高官。可是要把統計局提升到二品,和九部并列,就會顯得非常突兀。 可要是設置為正三品,那么就很難和其他部配合,因為級別上被壓制。 想了想,崔秀寧劃掉統計局的字樣,改為政事堂統計署,正三品,成為政事堂的直屬機構,由宰相兼任統計署令! 再任命一個常務署丞。 那么,統計司和其他部的區別,就如同后世國務院直屬部門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的區別。 如此一來,就能壓制其他九部,也能讓政事堂對數據更加了解,便于行使宰相之權。 崔秀寧對自己這個設置很滿意。接下來就是編制了。 統計署的中央官員不多,二十來個足夠了,拿不了太多工資。拿工資的大頭,是各州郡負責執行的統計特派員。 一個郡起碼要有一個吧?大唐現在有142個郡,那就需要一百多個編制吃皇糧。加上雜七雜八,整個統計署的編制,最少兩百人! 皇后大人有點心疼了。兩百官員啊,人均一年拿七八百銀元工資,那就是十幾萬銀元…咦,不多啊!十幾萬而已。 但是,還有辦公費呢? 每年統計一次,兩百人的衙門,這辦公費怎么也要十幾萬。 嗯,這加起來就是三十萬了。 其他各部的配合,以及數據真實度監察,也會增加辦公費,這總共…崔秀寧大致算了一下,又要增加二十萬元。 綜合下來,“信息治理”的成本,一年需要五十萬銀元! 每年五十萬!崔秀寧心疼的直皺眉。干不干?值不值? 崔秀寧拿不定主意,覺得還是等男人回來再說。 但是想了想,女人還是決定…媽蛋,干了! 反正,以她對男人的了解,李洛是一定會干的。既然他一定會干,那么就不如早干。要等他回來,最少還要一個月。 崔秀寧反復修改方案,直到三天后,才拿出滿意的終案。 “就這個了。”崔秀寧不再猶豫,當即以攝政皇后的名義,代替皇帝頒發了一道圣旨:成立政事堂統計署。 抽調各部官員,組成統計署領導機構。統計署令由三位宰相共同兼任,統計署丞由一個叫姬長恭的特務出任。 此人當年曾經臥底在福建右丞薩普勒的身邊,獻上買賣流民的計劃。 不光如此,統計署的官員,骨干多是特務出身,因為大唐沒人比特務更適合干統計,都不需要太多培訓。崔秀寧僅僅把他們集中起來培訓了統計學方法論,就讓他們走馬上任。 政事堂統計署,就這么掛牌成立了! ………… “皇后陛下,天竺之北的大理國和梁國,都派了使臣來朝,請為藩屬之國,還請求大唐正式冊封!” 這日常朝,禮部尚書吳鎮樓語出驚人的稟奏,“兩人是一起來到,已經安排在驛館。如今,正在宮外候旨。” 外使覲見,這可是重大國事,政事堂無權處置,必須君主處理。 什么?群臣都是有些驚愕。 大理和蕭梁,請求冊封,自為藩屬?這算什么事兒啊? 崔秀寧卻早就得到特察局的匯報,她神色平靜的說道:“讓他們進來吧。本宮倒想聽聽,他們有什么說道。” 原來,唐軍南征數月,連滅四國,已經傳到一海之隔的蕭焱兄妹耳中。兩人驚懼之下,生怕唐軍攻打他們。加上中部和南部的天竺聯軍越來越勢大,這才趕緊遣使來朝,表示臣服。 沒辦法,李唐現在如此強大,他們害怕啊。 雖說兩國占據了天竺北部,也算站穩了腳跟,可畢竟是鳩占鵲巢,精力只能放在鎮壓天竺土著反抗上面,無法和大唐對抗。 現在大唐國土推到他們家門口了,他們如何還能淡定? 很快,兩個漢人打扮的男子就聯袂上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