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外臣大理國禮部侍郎高君重,拜見大唐攝政皇后陛下。” “外臣梁國禮部侍郎王興祖,拜見大唐攝政皇后陛下。” 兩人一起下拜行禮,神色有些緊張。 尤其是王興祖,心中還很是感慨。因為這個大殿,當年可是大梁的皇宮啊,他絕不陌生。 恍惚間,王興祖似乎還見到大梁皇帝蕭隱,坐在上面的龍椅上侃侃而談。 “貴使平身。”大唐皇后清正平和的聲音傳來,美妙悅耳當中蘊含著一種威嚴。令人忍不住想抬頭打量聲音的主人。 “外臣謝過皇后陛下。”兩人小心翼翼的爬起來。 這就是那個牝雞司晨的女人么? 高君重謹慎的抬眼打量一眼,發現大唐皇后似乎比太后更加美麗,氣質也更加大方高貴,不愧是大國皇后。 “皇后陛下,這是下國國書,奉表向大唐稱臣,請為藩屬。下國國主言明,我梁國乃華夏一脈,沒有天子冊封,名不正言不順,請求大唐冊封為國主,愿年年譴使入朝朝拜。” “下國特獻上象牙一百對,黃金一千兩,天竺童女一百人,敬獻大唐!” 梁國使者王興祖,高高舉著一卷犀牛角卷軸國書。 唐廷大臣們頓時有點激動。 有藩屬了,有藩屬了啊! 雖說大唐越來越強盛,陛下乃千古圣君,可遺憾的是,竟然沒有一個藩屬!這讓滿朝文武,都感到有點遺憾。 倒不是沒面子的事。因為周邊小國,幾乎被大唐滅光了。 所以,文官們看向兩位使者的目光,就格外炙熱。 崔秀寧拿過國書看了看,也忍不住微微一笑。 是滅掉梁國,占領北天竺呢,還是保留梁國為藩屬?這個問題,其實李洛之前和她探討過。 李洛的意思是,這兩國是留是滅,不在大唐,而在于他們自己怎么選擇。 天竺之北,可以大部分留給兩國,以為華夏藩屬。可恒河之北,包括后世的尼迫爾,孟加拉國,全部要割讓給大唐。 等于說,恒河之北的天竺領土都要納入大唐版圖。后世整個喜馬拉雅山脈,都是大唐的! 還有后世極其重要的孟加拉灣,也是大唐的。 大唐和兩國,以恒河為界。 這是李洛和她早就商定好的原則。兩國同意,就留著。不同意,那就滅了。 當然,還要有其他條件。 “皇后陛下,下國攝政太后,也請為藩屬,求大唐冊封。愿意年年譴使入朝!”大理國使臣高君重也奉上國書,“敬獻象牙一百對,黃金一千兩,天竺閹童一百人為貢禮!” 崔秀寧看完,將兩份國書遞給康西,意味深長的說道:“允你二國之請,也無不可。可你二國還有什么誠意么?” 什么?誠意? 兩人聞言都露出苦笑,他們花了一兩個月來到江陵,自求為藩屬,又送了禮,這還不是誠意么? “敢問大唐攝政皇后陛下,下國之誠意,已俱言表啊。”高君重硬著頭皮說道。 崔秀寧微微一笑,“本宮問你們,梁國和大理如今國土幾何,人口幾何,兵馬幾何呢?” 她其實對天竺的現狀基本了解,就是想看對方能說多少真話。 整個天竺北部,相當天竺三分之一的地盤,包括后世的孟加拉和尼泊爾,全部被大理,蕭梁,海宋占領。 這三國憑借相對天竺人先進的華夏技術,以及相對強悍的華夏武力,幾年來征服了整個恒河流域,超過天竺三成的地盤,還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而南天竺和中天竺還在天竺諸邦國的手中。 海宋占據的土地和人口最少,只占據了東北沿海地區,但面積也不小,足有十萬平以上,人口大概三百余萬。 大理國的地盤最大,足足占了整個北天竺西部,面積比滇州還要大。人口超過千萬! 蕭梁占據了北天竺東部,面積也不比滇州小,人口上千萬! 哪里是什么小國?根本就是天竺版的北魏,前燕!甚至是天竺版的金國! 三國以加起來幾十萬人口的基本盤,征服兩千多萬人口,數千里疆土,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