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洛在甲板待膩了,就施施然來到一個艙室。這艙室只住了一個人,顯得很是奢侈。 艙室中的人,正在閉目養(yǎng)神。聽到動靜,他睜開一雙清澈的眸子,微帶譏諷的說道:“李洛閣下,倘若你還是來說服在下,還是免開尊口的好。我少貳信資,絕對不會背叛大日本神朝,背叛少貳氏。” 李洛在對方對面坐下來,笑道:“少貳君何必如此執(zhí)著呢?你真的忠心你的大日本神朝么?” 少貳信資俊秀淡然的臉色終于難看起來。“李洛閣下,你這是何意?在下身為日人,難道不忠心神朝么?” 李洛搖頭,眸子直直盯住少貳信資的眸子,“少貳君,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忠心的不是日本神朝,而是幕府。甚至不是幕府,而是幕府權(quán)臣北條氏,對么?難道北條氏就能代表神朝么?” “少貳君,在本官看來,代表你的神朝的,只有京都的朝廷有資格,幕府不過是亂臣賊子,北條氏又是幕府權(quán)臣,連幕府將軍都不是。所以,你真正忠心的,不過是北條氏對么?” 少貳信資神色一變,李洛的話,如同一根針,扎在了他的痛處。不錯,少貳氏是武家大貴族,可是少貳氏的尊榮富貴,卻來自幕府,確切的說是來自北條氏,而與京都朝廷的天皇和公卿大臣,沒有絲毫關(guān)系。 忠于北條氏和忠于神朝,是一回事么?即便少貳信資年輕識淺,也知道不是一回事。 但是,少貳信資不會認同李洛的話。 “李洛閣下此話謬矣。如今北條氏全力抵御蒙韃,保護上千萬我國百姓不受蒙韃荼毒,當然能代表神朝。忠于北條氏,就是忠于神朝。背叛北條氏,就是背叛神朝。” “倒是李洛閣下,身為高麗人,卻甘心為蒙韃鷹犬,為虎作倀,真是可憐,可惜,可嘆。” 李洛一點也不生氣,笑道:“所謂蓋棺定論,本官是不是可憐可惜可嘆,少貳君未免定論太早。不過,少貳君別忘記了,想取你性命的,可是你的兄長少貳經(jīng)資。” “你少貳家的官位,全部落在你兄長頭上。他如今做著三前兩島五國守護,又官居鎮(zhèn)西西方奉行,九州防御總大將,掌握大宰府實權(quán),何等風光得意啊!” “而少貳君你呢?雖然逃過一命,卻猶如喪家之犬。就連你的母親和同母妹妹,都被逼得出嫁為尼。你真的甘心么?就算你不為自己打算,難道不該顧念令堂和令妹么?你的經(jīng)資兄長,何曾對你有一絲兄弟之情呢?” “名為兄弟,實為仇敵。你至今不為自己和母親打算,卻忠心于仇敵,真是不孝之人啊。不孝之人,談何忠誠?豈不謬乎? “大元征日,只不過是以服不臣。哪怕打下日國,也是仿效高麗,日國仍然存在。但是,幕府和北條氏肯定是是要消滅的,其他么…只要你的天皇和朝廷順服,自然一切照舊。” “少貳君,只要你配合本官,你失去的一切,本官都能幫你拿回來。就算你要做鎮(zhèn)西探提,甚至大宰府權(quán)帥,總管九州,也不是沒可能。少貳君,你好生思量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李洛說完這些毒蛇誘導般的話,也不給少貳信資反駁的機會,就站起來離開。 他相信,只要少貳信資不是迂腐到不可救藥,遲早會答應配合自己。 按照崔秀寧的說法,少貳信資敏感脆弱,心性清高,自命不凡,滿腹懷才不遇的苦悶,他是那種時時刻刻盼望咸魚翻身的人。 這樣的人,不會不吃自己拋出去的誘餌。 ………… 合浦港距離對馬島只有一百多里,元軍東路軍僅僅一天時間,就于六月四日,到達對馬海域。 對馬島的守軍,早就遠遠望見了鋪天蓋地而來的元軍艦隊。 “嗚嗚嗚——”示警的號角聲,頓時遍地吹響。緊接著,一道狼煙沖天而起,給南方海域的壹岐島報信。 “元寇來襲!元寇來襲——”背插對馬宗氏家徽靠旗的武士,騎著矮小的對州馬,一邊歇斯底里的嘶吼,一邊飛馬往國司府報信。 “元寇來襲!” 海邊的日國百姓,紛紛大喊著沖進木屋,女子背著小孩子邁著碎步往內(nèi)地逃命,而精壯男子們?nèi)〕鲩L矛和竹槍,迅速集結(jié)。 元廷準備征日兩年了,對馬國作為抵御元軍的最前沿,島上的百姓早就被操練起來。 只是,如今對馬國的百姓,已經(jīng)不是七年前的對馬百姓了。七年前的對馬百姓,已經(jīng)在第一次征日全部被元軍屠殺殆盡。這批百姓,是近幾年被幕府強行遷到島上的。 國司府的對馬國守護代宗盛明,聞報后毫不吃驚。因為宗盛明早就知道元寇要來了。 宗盛明很清楚,就憑對馬國的上萬百姓和數(shù)百武士,根本無法阻止元寇占領(lǐng)對馬。 對馬國,根本守不住。 但是,對馬國必須堅決的抵抗元寇,目的只有一個:挫敗元寇的銳氣,用鮮血,點燃神朝武士的憤怒。 說白了,對馬島的軍民,是用來玉碎的,也是用來祭祀“八百萬神靈”的。如今整個日本神國,上至天皇陛下和北條大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在進行“祈神”。希望神靈幫助神國消滅來犯的元寇。 不光對馬島,就是身后的壹岐島,也是無奈之下的“犧牲”。幕府認為,通過兩島軍民的犧牲,讓元寇看到神國軍民敢于玉石俱焚的誓死之心,挫其銳氣,甚至知難而退。 作為對馬國的守護代,少貳家的家臣,宗盛明當然不會舉家殉葬。他的兒子,已經(jīng)留在了肥前國。 “諸君!元寇既來,七生報國的機會,總算到了!”宗盛明對御家人武士們喝道,他頭上戴著孝,連身上的“胴丸”,也戴著孝。 三百多名御家人武士,人人戴孝,給自己戴孝。他們等這一天,不是一天兩天了。 “愿跟隨盛明閣下,殺身成仁,七生報國!閣下,請下令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