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半個時辰后,等到九千元軍騎兵氣勢洶洶的到來,卻發現防守江岸的五萬越軍,已經撤入不遠的大山。 “竟然跑了…該死!”統兵的蒙古將領只感覺一拳打在空中。 李洛得知陳國輝一仗不打就溜之大吉,也感到遺憾的很。這個陳國輝,雖然不如陳日燏陳國峻,卻也不是個庸才啊。 既然白藤江注定守不住,撤入山林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最好的選擇。 “傳令,大軍渡江!”李洛一聲令下,元軍和新越軍就浩浩蕩蕩的過江。 當然,不是所有元軍都渡江。 作為江北大營所在的安興城,足足留守了六萬兵馬,其中一萬新越軍,一萬騎兵,由史弼統帥。 六萬兵馬,以安興城為依托,獨立擔任江北大營的任務,暫時夠了。 除此之外,安興城還有四千多正在修養、被李洛視為囊中之物的黨項兵。 這段時間,李洛對黨項殘軍可謂關懷備至,時不時就帶著兩個黨項女子,到黨項軍營中看望他們,對李憶、野離思禮等黨項將領也大加籠絡,贏得了黨項軍的愛戴。 因為野離朵步還是野離思禮的同族,所以李洛利用這層關系,讓兩人結為兄妹。兩個黨項女子,充當了李洛的代表,盡可能的向黨項軍示好。 兩個女子當然不知道李洛的目的。用李洛的話說,他之所以特別照顧黨項殘軍,是看在她們的份上。這個說法,讓兩個女子大為感動。 而在李憶和野離思禮等人看來,李洛之所以特別關照他們,是因為兩個黨項女子是李家人。 李洛走時,承諾半月之內,就派船送黨項殘軍回國修整。 黨項殘軍再也不想替元廷在安南打仗,當然巴不得回國修整。所以對李洛的承諾很是高興。 然而他們不知道,所謂回國,并不是回蒙元。 南北分兵之后,李洛親率主力過江。 匯合對岸的九千騎兵后,總兵力高達十四萬人。其中騎兵六萬,步兵四萬,新越軍四萬。 剩下的一萬水師,則是繼續封鎖海岸。 ………… 李洛率軍過江的前一天,三月十七,古禮城的安南君臣,終于收到陳國輝的奏報。 陳國輝奏報的消息太過駭人。陳國峻戰死,陳日燏大敗,大越雙壁統帥的幾十萬大軍,竟然折損大半!這如何了得啊。 戰報一到太上皇宮,陳晃當即驚怒交加,竟然暈厥了過去。 等到陳晃醒過來,皇帝陳昑以及滿朝大臣,都圍在他的寢宮,一臉焦慮。 “父皇,事已至此,還要保重龍體啊!”皇帝陳昑臉色蒼白的說道。 “太上陛下,萬望保重龍體啊!大越不能沒有太上陛下!”大臣們跪了一地。 陳晃在兒子的攙扶下站起來,臉色灰敗的說道:“都平身吧,朕只是氣怒攻心,料無大礙。快說說,如今情勢如何了?” 太尉、昭明王陳光啟奏道:“臣弟估計,元寇可能渡江了。陳國輝,多半已經放棄守江,撤入大山了。” 什么? 陳晃的臉色,頓時變得潮紅起來,“放棄守江?他敢!他敢如此,朕就砍了他腦袋!咳咳…”還沒說完,就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皇帝陳昑感覺給他捶背,臉上一片憂慮。 大臣們也神色憂慮。 太上皇年不過四十余歲,春秋鼎盛,而且保養得體,氣色原也很好。可聽到前線大敗,短短半天就似乎蒼老了十歲。 陳光啟斟酌著說:“皇兄息怒。臣弟以為,既然江北大敗,就已經無法阻止元寇過江荼毒越中了。白藤江,其實已經守無可守。陳國輝放棄江防,保存兵馬,才是明智之舉。” 陳晃想想也是,臉色好看了一些,苦澀無比的質問道:“縱容沒了水師,可海防大軍六七萬,江防大軍五萬,就無法阻止元寇來越中?” 參知政事黎括道:“海岸江岸如何能處處設防?江北一敗,元寇攻略越中已成定局。還請太上陛下早做打算啊!” 陳晃頹然道:“老三戰死,老六大敗,半月之間,竟至此乎!朕失德焉?” 正在這時,忽然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進來,遞上一份戰報,“皇主,昭文王殿下有消息了!” 是老六! 陳晃一把奪過戰報,有點顫抖的看完,神色輕松了很多。 “六日前老六大敗,鄉軍全軍覆沒。他撤軍入山,又收攏了老三的敗軍。如今已在白藤江上游準備渡江,最多四五日,老六的十萬大軍就要到越中了。” 眾大臣神色也是一松,還真是不幸中的萬幸。昭文王雖然大敗,但仍然保存了主力,又收攏了興道王的敗軍,竟然還有十萬大軍。 陳光啟道:“皇兄勿憂。等老六到了,越中就還有三四十萬大軍,大越實力猶存也!” 黎文休道:“太上陛下,元寇數日內必到,臣以為該放棄古禮城,南狩長安。越中軍務,就交給太尉。” 去長安? 陳晃連連搖頭,“元寇還沒到天長府,朕就避到長安?如此士氣何存?朕暫時哪都不去,就坐鎮天長府,與元寇決一死戰!” ps:月底了吔,求一波來勢兇猛的支持啊!小獵拜謝了!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