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有狗大戶么? 吃他。 幾百萬石,還是能挖出來的。 江西的人口和資源固然讓李洛高興,而黃華留下的東西,同樣讓這個男人高興。 糧食沒有,被吃光了。金銀也沒多少,都用來招兵買馬了。可是黃銅,卻多達上百萬斤! 要知道,江西可是產銅重地,早在商朝就開始產銅了,瑞昌銅礦后世發現的商朝銅礦遺址,甚至使用了木滑車機械設備用來采銅。 銅,正是唐國目前最缺的金屬啊。 海東后世雖然有銅,但發現的也不多,而且是深礦,鬼知道在哪里。崔秀寧好不容易找到一座銅礦,采了不到三十萬斤,就告罄了。 江浙也有銅礦,尤其是池州路的銅陵縣,自古盛產黃銅。可因為開發太早,又大量開采,舊礦已盡。后世的大銅礦,還是后來新發現的。 現在要去銅陵縣采銅,需要很多時間才能找到新礦,緩不濟急。 黃華留下的這批銅,都是現成的,本來是用來鑄造吳國銅錢的,都不用再煉,可算解決了唐國對銅的需求。 除此之外,還有三萬多名各色工匠,被黃華從環鄱陽湖技術帶抓到洪都城,利用洪都城面積大的優勢,建立了很多軍器作坊。 為何黃華義軍著甲率這么高?裝備也精良?就是因為俘虜了三萬多名工匠。 要知道,就算海東和江浙,加起來也沒有這么多能工巧匠啊。南方良匠,近半都在環鄱陽湖,那里根本就是元廷設在南方的匠造區,元廷還專門設立機構管理這個匠區,派兵看守。 黃華起兵后,在陳讓的建議下打敗了鄱陽湖匠造區的守軍,以解救的名義將三萬多工匠全部抓到洪都城,集中看管,讓他們制造東西,號為匠營。 陳讓遞交的冊簿,就有匠營的資料。李洛看到,其中光鐵匠就有數千人之多。 除此之外,還有甲匠,瓷工,弓匠,紙匠,船匠,藥師,玉匠,火藥匠,木匠,銅匠,漆匠,皮匠等等數十種,種類非常繁多。大到造船建屋,到造鎖造筆,應有盡櫻 而且,都是在元廷工部登記錄名的良匠! 元廷對匠人管理很嚴,入主中原后,將所有的金宋官匠和民間巧匠全部列為匠戶,開匠籍之先河,限制他們的自由,壓榨他們的勞動成果。史書記載,元滅宋,搜括簽發匠人十萬戶! 史書記載元代工匠:“每日絕早入局,夜幕方散。衣食不給,以至賣兒鬻女。” 不但如此,還飽受官吏欺壓:“巧立名目,捕風捉影,蠶食匠戶。” 倘若舍得給錢,那也就罷了。 然而元廷…并不。 給錢,你們想多了。 就是工匠本人每月支米三斗,成年家屬二斗半,孩子一斗半。 再就是半斤鹽。 然后…然后就沒有了啊,大元給你們每月幾斗米,還不謝恩么? 后世元朝重視工匠的,不是沒腦子,就是沒心腸。 元朝重視的是工匠的勞動成果,不是工匠本身。工匠在大元眼中是什么?就是奴才,工奴罷了。就如同他們重視牛羊,不是愛牛羊,而是因為牛羊的肉啊。 自此我大元發明了匠戶,將匠戶嚴格管控起來,乖乖不得了,中原的技術水平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還用想么?你是工奴,你愿意好好鉆研技術,發明創造,為把你當奴才的主子貢獻聰明才智? 那不是有病么?有幾個人會這么干? 技術不倒退,沒有理。 現在這批良匠歸了唐國,那就不一樣了。 “君上,完哲都打算滅了黃華后,將幾萬匠人奪回來。可見,元廷對這批匠人還是很在意的。”陳讓笑著道,“有這批匠人在,我唐就如虎添翼了。” 李洛心情暢快,幾萬能工巧匠啊,現在全部便宜唐國了。 “這批工匠和黃銅,由你負責越臨安,交給夫人,她會妥善安置的。”李洛把這個任務交給陳讓。 陳讓早有準備,“君上放心,微臣早就安排里面的特務做了宣傳,他們很愿意為我唐效力。” 李洛點點頭,沉吟道:“間諜之事,你以后不要再親自做了。寡人打算改江西行省韶關之北為贛州,任命你為贛州牧,管理江西民政。” 陳讓是對江西最熟悉的人,多少也做了半年草臺班子的丞相,加上本就有政治才能,做個封疆大吏差不多了 誰叫李洛沒有合適的人才呢。 陳讓再拜道:“謝君上恩典。然則君上也要在江浙廢省復州么?” 李洛站起來,背著手看著剛掛起來的地圖,“將來,大唐必要恢復三省制度,則行省不倫不類,必要廢除。江浙本屬于揚州,可古揚州太大,而揚州城還在江北元廷之手。你有何見解,倒是可以暢所欲言。” 陳讓果然有政治才能,侃侃道:“微臣以為,古人高明,不以關河為界分州,弱割據之基。比如揚州,大半都在江南,可治所偏偏在江北。而漢中原屬益州,卻偏偏劃給雍州。” 李洛很是滿意,因為陳讓聞弦歌而知雅意,明白自己的話。 陳讓察言觀色,受到鼓勵繼續道:“我唐雖然只有江浙和一座洪都城,但大可效仿魏晉南朝,虛領遙領某州。如今關中并不在我唐之手,可大公子不是領著雍州牧么?” “君上大可下旨直接將元廷腹里之區,改為冀州,兗州,青州,并州。揚州太大,可析分兩浙道為越州,福建為閩州,江南東道和江北揚州路為揚州。如此一來,古揚州就被分為越州,閩州,揚州,贛州四州之地了。” 李洛感覺陳讓的和他想的差不多,但此事不急,無需此時細談,他剛才只是考較一下陳讓罷了。 “寡人明日就下令收復韶關之北的州縣,你的州牧衙門,就設在洪都,讓王善見輔助你。打仗的事你不用管,只管賑濟,勸農,賦稅,教化,清查人口田畝等民政。嗯,監察之權,暫時也交給你,若有將領官吏不法,者便宜行事,大者報寡人親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