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這樣生產力足夠爆發到足以制造靈魂的地步嗎? 這樣嚴禁研究靈魂,那還有可能實現制造人工靈魂嗎? 不研究就制造? 這不就是既擔心女兒被黃毛騙,不讓其談戀愛,又要求她立馬結婚生外孫嗎? 眺望未來的前一句就是立足現在。 不能因為未來可能、必然發生的事情就在現在因噎廢食、矯枉過正。 這也是方白在面對這個項目的申請依舊予以批準的原因。 許多人很糾結的事情,他直接拍板做主,簽字同意,批了! 當然,批了不代表就這么放任。 如何去控制其正向發展是方白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而思考許久,倒是隱隱有了一些思路。 用規則來管、用法來管,那必然是最下層的。 法寬于道德。 而且法必然存在漏洞。 而以道德來管,有過于寬泛,不同的事情上用同一個道德,那必然會導致好人被冤殺、壞人被放過。 這種考慮中,方白認為一切規矩都是錯的。 只要是規矩,那就必然存在漏洞,就必然有人去鉆漏洞。 一切成文法也好、不成文的道德也好都擋不住無數人的鉆研琢磨。 在方白看來,一切規矩都是虛假的。 就好像讓一個人去學習一樣。 用棍子打出來的和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這兩者能一樣嗎? 他們的成就能一樣嗎? 所以方白得出的結論就是,不要用外界的規矩管理人。 而是要讓他們的內心,發自內心的去管理自己。 自己管理自己,這才是無死角,更加是無法以任何方式方法隱瞞自己。 這才是無缺的。 這個靈感是方白從古代大同社會的構想當中所萌生的。 這或許顯得有幾分理想主義,這顯得不夠現實。 但方白認為,一旦達成那樣一個社會,定然是極為先進的。 內耗定然是極少,甚至幾乎不存在的。 而且,這未必就完全不可行了。 “在一個大家都積極學習的環境中,小孩也容易變得熱愛學習。” “在一個大家都以賺錢為恥,以奉獻為榮的社會內,總是更加容易誕生理想主義者,總是更加容易誕生樂于奉獻的人。” “而在一個人人利己、欲望橫生的社會當中,當奉獻變成了一種蠢事,那內卷自然誕生,那內耗自然形成。 環境是關鍵,同時,教育也是關鍵。” “有人嘗試著用教育去培養高尚的人,也的確有成功的。” “這種思路應當沒錯,但不夠。 這并不是思維境界不夠,這只是因為現實中缺了一些東西,缺了” “超凡。” 方白閉目,腦海中浮現之前在殘骸上修復世界的光明教會神官,回憶著自己遇見的一個個光明教會的人。 無一壞人。 而腦海中隨即又浮現出一個常識。 信仰有毒! 信仰神靈一旦沒有錨定住自己的靈魂意識,那就會在源源不斷的信仰侵染下變成信徒心目中的神靈形象,無論是外形、能力,還是性格! 這是信仰之力,這是神靈,這是信徒。 信徒改變神靈。 方白仰望著天空,心中呢喃道。 “如果.將其逆轉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