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印度洋明珠-《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3)頁
1731年10月18日,下午四時,潘廣峰所乘坐的大型客輪“延鋒號”緩緩駛入遂昌港(今斯里蘭卡科倫坡市),隨后在兩艘拖輪的牽引拖拽下,穩(wěn)穩(wěn)地停靠在碼頭東側的泊位上。
潘廣峰在船長和眾多隨員的簇擁下,第一個踏上了舷梯,登上了碼頭。
甫一下船,便感受到一股悶熱而濕潤的氣息,非常不適。碼頭上濕漉漉的,一些低洼處還有積水,顯見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雨,以至于整個空氣中還彌漫著潮濕的氣息。
“移民部開始往錫蘭島大規(guī)模移民了嗎?”
潘廣峰注意到碼頭西側停靠著兩艘專用移民船,在船員和碼頭官員的指引下,一列長長的隊伍從船舷一直延伸至港口檢疫場。經過長途的旅行,每個人神情顯得極為委頓,懷抱著各自的小包袱,溫順地聽從移民官員的安排,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著。
“回潘大使,早在八年前,荷蘭人將這座島嶼賣給咱們齊國后,便開始陸續(xù)往這里移民了,但數量并不是很多,一年下來也就兩三千人的樣子。”一名港務管理人員恭敬地答道:“不過,從三年前開始,移民力度突然加大,數量幾乎翻了一倍,每年往錫蘭島移民超過了五千人。嗯,現在碼頭上的這些移民應該都是移民部和農林產業(yè)部從秦國專門引進的茶農,這已經是兩年來引進的第五批了。估摸著,前后應該有兩千多人吧。待通過十天的檢疫期后,便會悉數轉移到中央高原地區(qū),與此前抵達的茶農一道從事茶葉栽培工作。”
不過,對于齊國高層而言,錫蘭島適合種植茶葉也罷,能出產橡膠也好,這點蠅頭小利還不至于讓齊國對其花費大力氣進行開發(fā)和建設。
眼饞歸眼饞,但生意還是照做,誰讓這茶葉只有秦國才能生產呢?
齊國除了在錫蘭島建立了殖民政府,派遣官員進行直接管理外,他們還對全島順服的民眾實行慣有的****,如同南洋諸島那般,竭力清除當地的文明和歷史遺跡,力圖將這里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語言消滅殆盡、徹底抹除。
而到了九、十月份,各地的茶葉便會陸續(xù)在上海或者廣州匯集。兩地的壟斷行商作為大秦政府特許的海外貿易經營機構,幾乎包攬了所有的茶葉出口。他們會根據本年度茶葉產量和市場行情,坐地起價,將每擔(100斤)平均成本僅為三四兩銀子的茶葉以九到十二兩白銀的價格售賣給齊國海外貿易公司或個體商人,賺取高達230%-300%的超額利潤。
不過,最讓農林產業(yè)部技術專家欣喜的是,在島嶼的中部高原地區(qū)移栽的百十棵茶樹不僅生長旺盛,而且采摘下來的茶葉經翻炒后,品質和口感極佳,絲毫不亞于大陸秦國所產的茶葉。
但是,也有非常適合當地土壤和環(huán)境的異域農作物,橡膠就是一種非常適合于錫蘭島環(huán)境的經濟作物。地方政府隨即開始大肆圈地,招攬商人,大力發(fā)展橡膠種植園經濟。
真特么的,秦國人賺錢簡直不要太輕松!
市場是廣闊的,利潤更是超額的,齊國人沒理由會舍棄這么一個巨大的商機,更不愿意永遠成為大陸秦國茶葉的“搬運者”。
僅英格蘭一個國家,每年從齊國手中進口的茶葉就有一百二十萬磅,折合540多噸(原歷史同期進口茶葉僅為90萬磅),貿易金額超過四十多萬英鎊。
為了維護一條條安全的貿易航線,我們齊國歷數十年開發(fā)建設了多少座港口,設立了多少個軍事?lián)c,養(yǎng)了多少艘海軍戰(zhàn)艦,剿殺了多少股海盜,跟西夷玩了多少心眼,又與多少個國家進行過戰(zhàn)爭!
你們秦國茶商卻只需花點小錢,上下嘴皮子一動,便將全國各地茶山上的茶葉收購過來,然后便坐等我們齊國人巴巴地趕來采購,然后賺取兩三倍的利潤。
錫蘭島地處印度洋上,是印度洋北大門的關鍵要沖,更是挾制印度大陸的戰(zhàn)略支點,也是連接阿拉伯和東亞、東南亞航運通道的關鍵節(jié)點。
這要是在錫蘭島圈上一大片土地,搞一個茶葉種植園,相當于摟了一個金飯碗,財源滾滾而來。
“哦,錫蘭島的茶葉試植成功了?”潘廣峰聞言,不由大感意外。
八年前,齊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南洋諸位島、錫蘭島以及開普敦等殖民領地歸屬問題簽署了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給予貿易優(yōu)惠、低息商業(yè)貸款、折算入股,以及支付大筆購地費等多種方式,幾乎全部接收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位于印度洋地區(qū)的殖民領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秀山|
桃江县|
建平县|
柯坪县|
敦煌市|
齐河县|
阜宁县|
敦煌市|
黄陵县|
辰溪县|
延吉市|
大厂|
湘阴县|
滁州市|
永清县|
金沙县|
成安县|
蒙阴县|
射洪县|
乌苏市|
迁安市|
陈巴尔虎旗|
江阴市|
万宁市|
灵武市|
太仆寺旗|
四会市|
蓬溪县|
渝中区|
那曲县|
泾源县|
武定县|
昌都县|
府谷县|
区。|
七台河市|
通化市|
盖州市|
合肥市|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