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九章 “剁手黨”的理想之地-《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3)頁

    在漢興二年(1672年),黑山(今澳洲帕默斯頓附近)鋼鐵廠一名高級工匠發明了反射爐和攪煉及輾壓法。

    攪煉可以除去鐵水中的炭素,輾壓是用輾壓機代替鍛鐵的打鐵錘,這一發明的革命意義,不僅在于大省燃料,更重要的在于把每小時的鐵產量較此前提高了十倍之多。

    漢興十四年(1684年),弋陽(今澳洲西南城市柯利)鋼鐵廠一名工程師發明了熱風法煉鐵,既省煤,又省時。

    這一系列的技術革新,使齊國的鋼鐵不斷增加,至永隆元年(1730年)全國鋼鐵產量達一千八百萬噸,八十多年間,增長近三百倍,幾乎占整個世界鋼鐵總產量的80%。

    這使得早在四十多年前,齊國就已經是鋼鐵出口第一大國。然而更重要的技術革命還在煉鋼工業方面,因為機器制造離不開鋼。

    漢興五年(1675年),在太祖皇帝的提點下,皇家科學院工業研究所聯合大興鋼鐵廠弄出了坩堝煉鋼法,可以非常輕松地煉出優質鋼。

    這個煉鋼法雖然不很完善而且成本又高,但一直被采用到現在,成為齊國各大鋼鐵廠最主要的生產方法。

    隨著動力燃料和鋼鐵工業方面的技術革命推進,給齊國的機器制造業的發展準備了物質條件。

    在工業革命初期,齊國絕大多數的機器都是用優質木材由手工制造成的。這種機器,產量小,成本高,效率低,不耐磨,大都由使用專用機器制造廠和使用機器的工廠聯合制造,斧鑿刀削,不適于大規模工業發展的需要。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齊國采用蒸汽錘和簡單的車床為木制機器制造一部分金屬部件,手工木制機器開始部分地被代替。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逐漸開始用機器制造機器,建立起初步機器制造業。

    隨后,壓延機、切削機、機錘、銑床、鉆床、旋床等陸續發明,齊國的機器制造業最終建立起來,進入機器制造機器的時期。

    要知道,齊國自建國起,人力資源的極度匱乏就一直是個致命的硬傷。在政府每年拿出大量財政資金加速移民、增加人口數量的同時,齊國還將無數的南洋土人強征為苦力,用他們的累累尸骨和無數生命為漢洲大陸的開發和工業的進步,蹚出了一條帶血的發展道路。

    因而,為了最大程度的節約勞動力,齊國政府和工業企業也在不遺余力地加大機器制造業的投入,盡量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從而獲得相對優勢的生產成本。

    而占據了絕大多數勞動力資源的農業生產也迫切要求技術革新,需要將更多的人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

    漢洲大陸廣袤而遼闊,陸續開墾出的耕地面積更是與日俱增,相對于不豐的農業勞動力,也催生了大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工業方面的技術成就,恰好給這一要求提供了實現的條件。

    于是,新式的播種機,刈草機、收割機、打谷機等紛紛出現,形成了農業方面的技術革命,為工業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產原料和足夠的糧食保障。

    工業革命的順利進行,使齊國的商品生產迅猛發展。國內外貿易的增長,市場的擴大,以及國際聯系的加強,空前大量的商品和原料急需遠程運輸,一切都對交通運輸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漢洲大陸孤懸海上,遠離周邊主要海外市場,這就迫使齊國不得不大力發展和推進海上運輸業,積極提升船舶制造技術。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齊國所建造的船只速度越來越快,型制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在泰平二十五年(1729年),一艘排水量達八千噸的全鋼制蒸汽船下水后,雄心勃勃的齊國造船廠隨即開始準備建造滿載量超過一萬噸的巨輪,從而能繼續鞏固齊國第一大船舶建造國的地位。

    漢洲幅員遼闊,面積廣大,而且各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可以為齊國的工業發展提供最為充足的原料。

    但是,漢洲不像神州大陸,有長江、淮河、黃河、珠江之類的大江大河,也有江南密如織網的溪流水道,商業連通和物資往來,可以經水路自由通達。要是肯多花些錢財和人力,還能修建大量運河,從而得以貫通南北,縱橫東西。

    漢洲諸多河流大部分皆為季節性河流,而且水量不豐,通航條件極差,即使花費巨大成本,疏通河道,開建運河,但效果并不是很大。

    盡管,在建國初期,也修筑了一些公路,但囿于低效的馬車運輸,都顯得無濟于事,特別是煤炭、鐵礦石等大宗礦產的運輸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好在,齊國很早以前,便不計成本地投入巨額資金和人力物力,研制蒸汽機的應用,在為工業生產提供更高效率的動力輸出同時,也開始逐步摸索和試驗將其安裝在“大型馬車”上,從而引發了一場顛覆性的陸地交通革命--火車誕生了。

    蒸汽船的廣泛應用,不僅使齊國成為第一個現代海運國家,更重要的是開辟了世界海洋運輸的新時代。

    而鐵路運輸和鐵路技術的發展,則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并將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商業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新鐵路不斷興修,迅速代替了公路運輸的主體地位。泰平七年(1711年),齊國重要鐵路干線已經基本建成。至泰平十八年(1722年),齊國已有鐵路機車七千五百多列,到了永隆元年,可以說,齊國的鐵路系統基本已告完成。

    從齊國工業技術改革方面來看,這一進程開始于工作機的發明和應用,完成于“生產機器的機器”的系統發明和應用。

    從工業門類的革新來看,與后世英國的工業革命過程所不同的是,齊國采取的是輕重工業并舉的發展模式,以政府強勢主導為推動力,在不到八十年的時間,就逐步完成了輕工業和重工業兩部門革新進步。

    總的來說,整個工業革命的過程,就是齊國工業化的過程。它以工業的機械化為主流,旁及農業的機械化和交通運輸業的機械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邵东县| 秦皇岛市| 尉犁县| 蒙阴县| 天峻县| 会理县| 长宁区| 苍山县| 丁青县| 丹巴县| 南汇区| 东阳市| 赣州市| 突泉县| 榆林市| 峨眉山市| 淮安市| 怀仁县| 荔波县| 永登县| 萨嘎县| 天镇县| 延边| 永丰县| 崇义县| 冀州市| 新营市| 登封市| 皮山县| 新乐市| 原阳县| 吉木萨尔县| 永仁县| 庆云县| 凤冈县| 墨竹工卡县| 越西县| 北票市| 嘉荫县|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