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路上,朱楩和李貴交代了很多事。 其實朱楩早就知道李貴有著秘密身份和職責了,之所以一直沒有鏟除他,一個是因為覺得沒必要,如果老朱執意要安插人,就算除掉李貴,也會有王貴張貴,可以有任何一個‘貴’。 再一個,朱楩可以通過系統知曉李貴的忠誠度,發現這小子雖然是錦衣衛暗哨,可是對自己的忠誠度不說是一百滿分吧,那也是九十九點幾,這還是自己最近疏遠他的數據,否則已經是一百滿分的忠誠值了。 這簡直就是自己的雙面間諜啊。 所以朱楩其實也一直在等待著,看看他李貴到底什么時候有此覺悟跟自己坦白。 也直到如今,朱楩才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交代出來。 畢竟如果李貴還要一直拿著捏著,那朱楩也不能輕易透露自己的野心不是。 自古以來,在當今天子還健在時,就要去考慮將來當皇帝的,哪怕是太子都沒有好下場。 何況他還不是儲君呢。 也就此,李貴終于再次獲得朱楩的信任,重新進入了朱楩的核心圈子。 同時朱楩也給他交代了不少重要的任務,最要緊的,就是等到將來有朝一日,這天上換‘日’時,他李貴得能立即全盤接手錦衣衛的事。 朱楩可不想要一個爛攤子。 “殿下,到皇宮門前了。” 外面傳來王福的提醒。 原來不知不覺,已經來到皇宮門外了。 朱楩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朝了,如今也算是輕車熟路了,不早不晚,剛好就在點卯的前一刻到的。 不多時,宮門外的各府轎子,或者各色馬車里,開始有官員們一一被下人叫醒了過來。 很快宮門外就聚滿了這滿朝文武。 “今天怎地這么多人?”朱楩一撩馬車的簾子,一愣,只覺得外面簡直像是人山人海,這人也太多了吧? 這人頭攢動的,不看他們的官服,還以為這是來趕集的呢。 隨著朱楩一露頭,周圍人頓時紛紛閃退到一旁,讓出了一個圈子的空地來。 這也導致,朱楩很快就成了全場最靚的仔,也是最為矚目的存在。 畢竟他穿著蟒袍的,這可是明初洪武大帝的時代,誰敢胡亂違制穿衣服?一個僭越,足以殺頭。 “這是哪位王爺?”有人悄聲詢問。 “笨,還能是哪位,又有哪位王爺會來上朝的?如今朱家子孫,除了咱們太孫殿下以外,還不就只有這位滇王殿下了。而且太孫殿下穿的蟒袍乃是明黃色,”有人低聲解說起來。 清朝是以補子圖案區分官職,而且分文武之別,比如文官以飛禽,武將以猛獸。 所以文官一品是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燕、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而武官則是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朝珠和頂戴花翎,因為各種品級不同的區分。 尤其是一品大員再立功了,因為再無封賞空間,所以還有兩眼三眼什么的。 這里不做細究。 而明朝也有明朝的制度。 就制度而論,明朝官服是承襲自唐宋官服制度的傳統。 在洪武元年,有學士陶安請制定冕服,朱元璋鑒于局勢尚未安定,指示禮服不可過繁,祭天地、宗廟只需戴通天冠,穿紗袍即可,且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緋。 所以明朝官服沒有補子,就算蟒袍蟒紋等等,那也都是滿身刺繡,而不是當中縫個補子,好像貼圖似的。 直到后來有禮部官員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學說,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漢赤、唐黃。 而明取法周漢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應尚赤,朱元璋認可,并規定正旦、冬至、圣節(皇帝生日)、祭社稷、先農、冊拜等大典要穿袞服。 也從此,紅色(赤色)為尊。 不過就算如此,黃色仍然有著很高的地位,所以身為皇太孫儲君的朱允炆,仍然以明黃色蟒袍為尊。 連朱楩,也只能穿個紅色蟒袍罷了。 明朝官員都是以官服顏色來區分身份地位,其次再看官服上是否有蟒紋的。 其實關于蟒紋也有很多說頭,比如之前提到,飛魚服其實不是魚,而是蟒紋,只不過尾巴是魚尾而不是龍尾,所以才叫飛魚服。 正所謂‘飛魚類蟒,亦有二角。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為稍異飛魚類蟒,非真作飛魚形’。 還有斗牛服,其實也是蟒紋的一種,并非是一頭牛,乃是蟒首牛角,頭上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 當然了,這些都不重要(皮一下很開心)。 而之所以一直提及朱楩穿著的是紅色大蟒袍,其實是身份的象征,但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朱楩的地位已經到頭了。 再進一步,就要躍龍門穿黃色了。 黃,皇也。 可這一步,卻要歷經千難萬難,不亞于歷經劫難。 此時周圍人的目光都在偷偷打量著朱楩。 只見這位洪武大帝的十八皇子,如今的滇王殿下,只是站在那里,可謂是身高六七尺,儀表堂堂,英武不凡。 明朝的尺寸大概有三種分類,分別是營造尺,一尺等于三十二厘米。 量地尺,一尺等于三十二點七厘米。 和裁衣尺,一尺等于三十四厘米。 這里用裁衣尺的尺寸,朱楩在過完年之后已經十五歲了,十二歲的時候他就有一米七的個頭了,現在恐怕已經超過一米九了。 這么大的個頭站在那里,就算達不到八尺,六尺還是勉強能接近的。 這就已經不矮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