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那里畢竟是一座島啊,以朱楩未來針對海外的戰略目標,海南島與小琉球占據著很高的地位,至少可以完全掌控南海不說,甚至可以進一步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發展,乃至對澳大利亞大陸進軍。 只是現在廣西那邊的情況更加重要,于是朱楩只好改道。 英德縣城的城頭上,花榮望著大軍離去的背影,心中感嘆:“怪不得我爹對殿下推崇備至。武能上馬打天下,文能治國安邦不在話下。而且還有如此胸懷。讓人不得不服啊。” 七萬人頭啊,換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不得全都砍了好向朝廷領功? 這侯大茍畢竟是造反起義,殺了他們,甚至有可能坐地連升三級。 反而朱楩此時恐有包庇嫌疑,一旦被有心人利用,該如何解釋? 實際上在朝廷得知朱楩處理侯大茍與瑤族叛亂的手段后,確實遭到了無數文官的彈劾。 那已經是一個半月之后的事了。 但是因為朱元璋收到了朱楩的私信,已經明白事情緣由,而且得知侯大茍并未傷及百姓,反而把廣西的瑤族土司官席卷一空,省去了朝廷的很大麻煩。 要不是怕影響不好,都想贊賞侯大茍了,哪還會殺。 而且那時候已經發生更大戰役,也不可能殺了。 不過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廣東之亂,亂在內部,因為許多原因大多都是民間糾紛。 雖然也有一些山匪海盜,不過以花茂請奏朝廷的方法,想來可以解決。 于是隨著朱楩把最大的問題,也就是瑤族之亂解決后,他就可以安心的把廣東其他問題留給廣州知府和花茂了。 三日之后,大軍來到了陽山縣。 陽山縣也已經被侯大茍攻破,如今被瑤族所占領。 當大軍來到城下時,城內瑤族民兵剛要有所防備,就聽城下侯大茍高呼:“兄弟姐妹們,開城迎滇王了。不用再打了,也不用再鬧了。滇王來了,咱們的好日子也要有盼頭了。” 朱楩嘴角抽了抽,心里響起另一個聲音‘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不過闖王李自成可是要弄死他們老朱家,可不能喊。 隨著侯大茍出面,陽山縣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收復了。 等打開城門之后,朱楩更是看到,城內的瑤族與漢族百姓之間相處融洽,并沒有沖突和火并的情況發生。 甚至漢族百姓在看到明軍大軍以后,反而比瑤族百姓更加擔心。 畢竟他們并未抵抗,唯恐遭到清算。 可朱楩連瑤族人都可以大度放過,又怎么會對自己同胞痛下殺手。 于是朱楩在入城之后,立即張貼告示,表示此次瑤族叛亂事出有因,所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有人曾趁亂渾水摸魚,卻也絕不會放過。 讓朱楩感到意外的是,陽山縣縣令竟然還活著。 “因為這位縣令唯恐戰亂會傷害無辜百姓,加上陽山縣只是一座小縣城,守城兵力只有一個百戶所,于是開城納降了。我見他是個為民的好官,才沒有傷其性命,”侯大茍主動說道。 畢竟侯大茍當時有十萬大軍,不是一座縣城可以抵抗的。 至于陽山縣縣令到底是為了自己活命,還是真的為了百姓,那就見仁見智了。 朱楩此時沒有心思追究,在收復了陽山縣之后,繼續率領大軍往連山行進。 因為有侯大茍率領的瑤族民兵一馬當先,連山縣的收復也不在話下。 只是當初在侯大茍等人逃離廣西瘟疫時,曾經遭到連山縣的圍剿堵截,于是發生過強烈沖突與戰斗,所以連山縣的官兵已經被掃平。 朱楩暗嘆一聲。 瑤族有瑤族的理由,官府也有官府的責任,雙方都沒錯。 何況之前一戰也殺死了三萬瑤族人,若是一直記恨下去,只會沒完沒了。 于是朱楩再次讓人張貼告示,表示會既往不咎,但是也嚴厲警告,如若再有人敢叛亂,決不輕饒,乃至誅滅滿門禍連九族。 至此連山也被收復,只是需要等到朝廷重新派遣官員與部隊,才能恢復連山縣的建制。 而且連山已經在廣西和廣東的交界,導致連山縣內不但有漢族和瑤族百姓,甚至還有逃難到此處的大量壯族,以及少部分苗族人。 更因為連山就是兩省交界處,加上大量百姓從廣西逃了出來,導致城內已經開始出現感染情況。 瘧疾,在古代乃是引發瘟疫的病毒之一,甚至到了現代,瘧疾仍然沒有徹底消除,還有人因為瘧疾而病亡的病例。 何況這還是在古代。 而且瘧疾是烈性傳染性疾病,不單單只是受到環境與衛生影響,還可以通過蚊蟲叮咬進行傳播,所以當連山開始出現病情時,感染源也就一并而來了。 此時已經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的七月初,天氣開始炎熱起來。 朱楩不敢輕視,哪怕有系統傍身,他也清楚一旦到了瘟疫的規模,就不是一地的事,而是很可能席卷到全省,乃至全國。 于是朱楩開始迅速進入狀態,并直接讓七萬瑤族民兵與自己的一萬五千明軍,對整個連山縣進行軍事封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