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反正傳承香火的兒子都已經安全送走,為復仇拼上一把,他才算是甘心。 不然死都不瞑目!!! 而那山大王想了想,也沒拒絕,爽快答應,并且還讓他幫忙管銀錢之類。 那山大王是誰呢? 大雍的開國之君,宣武大帝。 跟他一起廝殺,救下甄家的幾個小頭目當中就有賈家兩兄弟,也就是未來四王八公當中,最早的那代四王八公。 后續隨著宣武大帝從一個山大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方諸侯,甚至于最終推翻舊王朝,開創新朝,甄家的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混了一個開國侯爵。 他家畢竟能力一般,后續愿意投獻幫忙的商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薛家就是其中之一,人家能力還比他家強呢。 要不是甄家投靠的比較早。 算元老,估計連侯爵也混不上。 雖然成了開國侯爵,但甄家家主也清楚,他只在前期提供了些幫助,后期是真沒幫上太大忙,能得到這個爵位已經算宣武大帝念舊情。可畢竟這個爵位無法世襲罔替,會降等襲爵,而且他家也沒啥有能耐的后人,沒有意外,恐怕他們家用不了幾代人,便會就此衰敗。 然后想啊,琢磨啊,他們決定多多聯姻,并且要跟皇家,把關系處好了。 畢竟天下哪個靠山能有皇族大? 于是在開國之初,甄家就一直努力與其他勛貴家族聯姻,不過當時他們家功勞不大,爵位也不是很高,人家國公肯定更愿意跟國公,甚至于跟郡王之類聯姻,如果能跟皇族聯姻,就更好了。 所以他們家聯姻的計劃執行的其實不怎么樣,大多數只能跟一些同為侯爵的聯姻,甚至于可能還得下嫁,就是將閨女嫁給一些現在爵位不高,但能力不錯,未來有很大希望往上爬的勛貴們。 至于設法與皇族處好關系。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也希望將女兒送進皇宮,但宣武大帝與他的發妻關系挺好,雖然有妃嬪,可自從他正式登基之后,就宣布從此不再選秀了。 所以他家想送閨女進宮也沒用。 只能進宮當個女官或者宮女。 直到當時的皇后中年生子,需要幾個奶媽照顧,甄家當即把握住機會,從家族里挑了個身體健康,孩子出生剛滿一個月的媳婦,送進皇宮,充當奶娘。 這也是甄家興旺的開始。 那個奶娘哺乳的皇帝,成了大雍的第二任皇帝,本人則被封為奉圣夫人。 后來還將甄家一個女兒送進皇宮。 成了妃子! 而那個妃子因救駕失去生育能力。 沒錯,那個妃子就是后來的甄老太妃,她撫養的皇子則登基稱帝,也就是先前的那個太上皇。她的重侄孫女再次入宮,成為元熙帝的淑妃,并在白圣的幫助下安全懷孕,同時還順利躲過了先前的那次京城覆滅危機,幸存了下來。 最終前往江南府,誕下皇家獨苗。 至此,泰凰帝登基。 如果說先前的甄家,雖然身份地位不低,但基本算如履薄冰,這時候的甄家就是真正的手握實權,有了很多年前頂級門閥世家的韻味。當年的隋文帝能夠以外公身份篡奪他外孫的皇位,鼎盛時期的甄應嘉,顯然也擁有這個能力。 特別是在白圣徹底平定天下之后。 只要得到白圣的默許,他就能篡位登基,想來他那做太后的女兒,應該也不介意從太后之尊,變成一國長公主。 只不過白圣沒有同意。 一來是白圣覺得,皇族稍微有那么點危險,一旦朝廷覆滅,雖然也有可能幸存,但是被全族誅滅的概率更大些。 現在頂級世家的地位就挺好。 再加上還有很多為國為民的功勞庇佑,只要后人不瞎折騰,不會出事,即便改朝換代大概率都能安全幸存下來。 實在沒必要搞篡權奪位那套。 二來就是,白圣顯然不可能一直在這個世界待下去,她的一些政策以及想法,如果沒有一個與她思想契合的繼承者承上啟下,延續下去,雖不至于導致國家混亂,但也會破壞現今大好局面。 甄應嘉顯然是沒法再培養了。 他的兒子也是。 反倒是現在剛滿周歲的小皇帝很合適,年紀小,與她親近,思想上更是一張白紙,好好培養必能承接她的事業。 別忘了,白圣可是手握整整百萬機器人大軍,還有很多其他產業,如今的天下說是她重新打了一遍,再次集權也不過分,所以只要白圣不同意,甄應嘉即便再想過皇帝的癮,也是無可奈何。 只能寄希望于白圣早死。 并來不及將手里勢力交給泰凰帝。 那樣他說不定還有篡位可能。 然而他注定要失望,因為白圣不但一直活得好好的,還在接下來的十五年時間里,對整個天下,從朝政格局、土地政策、律法體系,到百姓生活起居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次翻天覆地的變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