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章李氏,十五歲,未婚夫病亡后三天服藥殉節,以烈女入章氏族譜。】 【徐周氏,二十歲,夫亡無子,自縊而亡,得本地縣衙許建烈女牌坊。】 【朱李氏,二十一歲,其夫病重未亡之際,不忍其夫先死,先一步自縊殉節,鄉紳多以旌表祭文,贊其貞烈!】 這些都是有記載,以及寫到書面上的記載內容,至于真實情況是否如此。 以及她們是不是自愿的。 不好說! 即便是自愿的,也很難說沒有從小到大的教導,以及長輩的引導,畢竟人的求生欲是一種本能,沒有人,乃至于社會的刻意引導,怎么可能去殉節呢。 當然了,這些只是記在族譜鄉志里的,還有些,記在了衙門罪證檔案里。 【祁東張王氏,夫死殉節,其親生父母不信,告官請仵作驗尸,經查驗其實被人為掐死。捕快衙役介入,最終查實,張王氏因意外撞破婆母與外人的奸情,被其婆母與奸夫聯手殺害,偽裝成自縊而亡,對外宣稱其為夫死而殉節。 婆母張劉氏與奸夫齊某斬立決!】 【淮洞蒲安氏,夫死殉節,其胞弟安喜為本地捕快,不信,私下多番竊聽大鬧,疑其姐為夫家逼死,告官,然罪證不全,叛污告之罪,杖五十流放。】 就猶如發現一只蟑螂,家里可能已經有一窩蟑螂一般,衙門有一份卷宗存在,那么類似的情況,至少有十起百起以上,只是不一定都有人為其做主,得以立案,更別說結案,總結成卷宗了。 這些情況,主要集中在中下階層。 不是全天下百姓的中下階層。 而是士紳的中下階層。 那些上層勛貴官員,宗室成員,除非閨女嫁入皇室,不得不殉葬,實在沒辦法。剩余的,不論是高嫁還是低嫁。 基本都不會搞殉節這一套。 開玩笑,他們嫁出去的女兒基本都是正室,或者當家主母,丈夫死了,女兒以當家主母的身份,掌管對方家族資產,怎么都能給家族帶來些好處幫助。 彼此間聯姻重要的也不是對方男人死了沒死,而是彼此家族力量的聯合。 真都死了,彼此還有啥紐帶可言? 逼死的話,甚至能成仇家好吧! 至于底層的普通百姓,娶個老婆多不容易啊,怎么可能因為男人死了,就讓自家兒媳殉節而死,無論是讓她嫁給自家還沒結婚的兒子,還是把她賣了。 都不可能讓她搞殉節那一套。 所以搞這一套的,主要都是些有錢又不是特別有錢,家族沒什么名聲,但特別希望有點好名聲的商戶,又或者一些追求名聲的寒門子弟,破落家族啥。 更直白點,甚至可以說。 他們就是為了貞潔牌坊。 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有這么個東西在,整個家族的名聲會稍微好聽一些,甚至家族的女兒,也更容易高嫁。 但要是搞出些失節失貞丑聞。 反噬也更嚴重! 所以,越是已經有了貞節牌坊的家族,對出嫁女和嫁進來的那些兒媳,看管的越嚴,寧愿想方設法把她們弄死。 也絕不許她們改嫁,或敗壞名聲! 形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格局。 “還是得管管啊! 憑什么女的就得殉節啊,那些個死老婆的,也沒看有幾個男的自縊追隨。 貞潔牌坊!烈女牌坊! 要是朝廷推出烈男牌坊,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資格得,估計別說推出了,提議的都能被百官一人一口唾沫淹死!” 沒得說,有的事就是越看越生氣。 有能力還好,可以嘗試改變,沒能力最后也只能將這股悶氣咽下,然后慢慢的學會忍耐,學會習以為常并忽略。 白圣顯然覺得自己屬于有能力的。 皇室殉葬的毒瘤要去。 民間殉節的毒瘤也要除。 不過在通過自己兒子泰康帝頒布旨意,禁止此事,并且要求朝廷和衙門再也不得頒布貞節牌坊,烈女牌坊之前。 白圣還是想要先去肆意報復一回。 發泄一下內心怒火,要是什么都不干,總覺得心里憤恨難平,道心不穩。 為此,白圣特地暫停了那些納米機器人繼續深入搜尋全國各類信息,而是臨時下達指令,讓它們專門收集與殉節烈女有關的信息,必要時甚至允許它們侵入一些人大腦,并讀取他們的記憶。 以確保信息收集的全面和準確。 很多文明發展到最后,其實講究的就是一個殊途同歸,修行文明有辦法獲取別人的記憶,比如搜魂等操作,科技文明自然也有辦法,直接捕獲虛弱靈魂讀取記憶,對科技文明而言可能有些困難,至少說需要的文明層次相對較高。 但從活人的大腦中提取記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