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88章 要到糧草-《明末最強釘子戶》


    第(1/3)頁

    福王深知本地軍隊的品性,知道靠本地軍隊是萬萬不行的。

    因此,當察覺到溫越將軍似有離去之意時,出于對個人安危及財富的擔憂,他急切地開口勸阻:“溫將軍,還請留步,有關貴軍的供給事宜,我們定能找到妥善之策。”

    他的視線隨即轉向兵備副使王長義與其同僚,神情嚴肅地問道:“依諸位高見,寡人該出資幾何為宜?”

    溫越將軍的駐足令福王心頭大石落地,而王長義亦暗自慶幸。

    經過一番精打細算,他回應道:“欲保障軍隊糧草無虞,整修城防,救助受難百姓,所需經費頗為龐大。殿下,唯有撥付白銀二十萬兩,方可解燃眉之急。”

    “二十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福王驚愕不已,面部表情因震撼而顯得僵硬。

    他艱難地呼吸著,斷然拒絕:“如此巨額款項,寡人實難承受。”

    說完,福王頓了頓,又與世子朱由崧交換了一個眼神后,緩緩開口:“寡人力所能及,僅能撥出十萬兩銀子中,其中的一半,即五萬兩,贈予溫將軍,另一半則分予洛陽眾守將。

    “據悉,洛陽鄉紳已承諾給予溫將軍五萬兩作為獎賞,此事自當由他們履行。

    “至于其他不足之處,還需各位自行籌措。”

    總兵王宇少及其他將領聞言,面色都是難看,眼中流露出明顯的不滿情緒。

    溫越一人獨得五萬兩,而他們幾家合計才得同等數額,顯然待遇失衡。

    然而,盡管心中憤懣,他們卻難以直言抗議。

    畢竟他們的聯合兵力不及溫越與陳伏涌之半,戰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雖知現實如此,心中的妒火卻難以平息。

    王長義等人仍在斟酌間。

    前兵部尚書呂奇偉得知福王愿意出資十萬兩,內心竊喜,隨即表態:“殿下寬心,老臣定會協調城中鄉紳豪族,確保溫將軍的賞額分毫不差。”

    溫越稍作思索后提出:“殿下,末將不求銀兩,愿將其折換成米糧。

    “昔日于開封府,李巡撫曾允諾供應糧米二萬石。

    “如今,這五萬兩銀子,懇請折算為糧米一萬石。”

    聞言,福王有些為難,還是應下:“既然如此,寡人便撥付溫將軍一萬石米糧吧。”

    眼下洛陽城被闖軍圍困,物價飆升,每石糧米價值高達十幾兩銀子,甚至有價無市。

    五萬兩銀子兌換一萬石糧草,從賬面上看無疑是虧損巨大。

    然而,為了穩固溫越之心,使其全心投入洛陽保衛戰。

    福王也只能忍痛割肉,慷慨解囊。

    溫越心中默默計算,李風弦之前承諾的兩萬石糧草即將兌現。

    但這筆交易背后還隱藏著尚未償還的數萬兩銀子債務。

    溫越瞥了一眼陳伏涌,后者對他的計劃表示認同。

    如今兩人攜手合作,共同進退,資源共享。

    溫越自然不會在獲取糧食補給時,忽略陳伏涌的需求。

    畢竟,陳伏涌在汝州戰役中獲得了好幾萬兩的金銀,財政狀況相對寬裕。

    私下里,陳伏涌不禁感慨,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確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無論何時都能憑借實力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隨著糧餉問題的順利解決,王長義等人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而福王則顯得有些頹然,對于接下來的宴會并未投入太多熱情。

    待一切塵埃落定,溫越與眾人向福王辭行離開。

    崇禎二年臘月十二日,洛陽城,北關。

    北關,這座位于洛陽主城以北約二里處的堡壘,建于正德年間,周長約四里,城墻高達一丈六尺,設有四座城門及甕城,構筑了近七百個雉堞,但未設馬面。

    原先由一位千總負責守衛,然而在溫越與陳伏涌率軍抵達后,原守軍歡欣鼓舞地撤回了主城。

    經過三日的駐扎,溫越與陳伏涌的部隊已在北關穩定下來。

    他們在洛陽城防體系中的任務不僅是固守北關,還要充當游動兵力的核心,隨時準備馳援洛陽各處城門。

    陳伏涌麾下兩千步卒中,一千人參與洛陽城墻的防御戰斗。

    同時,溫越也派遣部分兵力和炮兵予以配合。

    最終,陳伏涌留下一千步卒堅守北關,與溫越的部分兵力共同擔負起守衛職責。

    而溫越的護衛隊及其騎兵、剩余的新軍以及陳伏涌的家丁營則構成了機動預備力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类乌齐县| 东乡| 郸城县| 昭苏县| 通辽市| 威远县| 乐亭县| 金寨县| 南丰县| 曲阳县| 高阳县| 河津市| 大庆市| 杨浦区| 佛学| 云林县| 浮山县| 赤水市| 济宁市| 顺昌县| 大埔区| 井研县| 安陆市| 疏勒县| 桦川县| 六枝特区| 东宁县| 藁城市| 津南区| 英吉沙县| 灌云县| 崇明县| 广平县| 萝北县| 怀宁县| 冕宁县| 麻江县| 潍坊市| 本溪|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