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攻上去了!-《明末最強釘子戶》
第(2/3)頁
大批明軍火銃手迅速上前,將推車的民夫們撥開,將自己的火銃穩穩架在戰車上。
緊接著,比清軍更為猛烈的火銃爆響聲震徹云霄。
明軍戰車前爆發出陣陣濃密的白煙。
寨墻后傳來陣陣慘叫,不少清軍中彈倒地。
青牙軍的精良火銃,加之威力強勁的彈藥。
這讓祖大壽新軍的火銃手們發射的彈丸異常致命。
只要被擊中,不是當場喪命便是重傷難愈。
清軍士兵遭受了猛烈的火力洗禮。
鉛彈如雨般傾瀉而下,無情地撕裂他們身上厚重的棉甲,無論是純棉還是嵌甲,都在這致命的彈雨面前顯得脆弱不堪。
鉛彈在他們體內翻滾,肆意破壞,將內臟攪成一團模糊,鮮血隨之噴涌。
倒下的清兵發出凄厲的哀嚎,回蕩在山嶺間。
劉中用也加入了這場殘酷的射擊。
他射出的子彈擊中了一名朝鮮兵的頭盔,但由于距離過遠,具體戰果難以確認。
在這樣的山地戰斗中,地形的復雜使得火銃的戰術運用受到限制。
前排的士兵射擊完畢后,不能有效將空火銃遞給后方。
射擊完畢后,必須迅速后撤,將位置讓給后續的戰友。
所以,對自己的戰果,劉中用不能再次射擊確認。
雙方隔著寨墻和戰車,展開了激烈的對射。
火銃聲此起彼伏,硝煙彌漫在雙方陣地前。
飛舞的彈片、棉絮、泥土和石屑在空中交織。
火箭不時劃破天空,向明軍陣地飛來。
雖然火箭的精準度不高,但如果倒霉被命中了,其破壞力依然不容小覷。
同時,從寨墻后方,一些八旗正兵的弓箭手也加入了戰斗。
好在在這個距離上,弓箭的威力大打折扣。
清軍的戰術通常是待敵人接近至五十步之內再射箭。
那個時候箭矢威力已經不弱了。
若采用仰射,箭矢的威力便能如同火箭大小。
在那震天的戰鼓聲和灼熱的陽光下。
雙方的士兵在戰場上拼盡全力搏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鮮血與勇氣。
清軍憑借有利的地形,而明軍則依靠火銃的威力。
整體而言,攻山的明軍略占優勢。
在火銃的掩護下。
戰車之間,各式壕車、轒辒車在民夫的奮力推動下,緩緩向上推進,如同移動的要塞。
新軍營的戰士們吼叫著,驅使著躲在后方的友鎮車營的火炮向前。
那些裝填了霰彈的百子銃與佛郎機炮,終于在催促下緩緩前進。
這些炮手們,原本承諾英勇作戰。
但在面對清軍的火銃弓箭時,卻顯得猶豫不決,害怕成為敵人的靶子。
劉中用對此頗感鄙夷。
實際上,火炮周圍都有護板保護,炮手們并沒有多少危險可言。
此時,在他身邊,兩門較小的百子銃被推了上來。
這兩門火炮架設在輕型戰車上。
炮身長度數尺,底部設有一桿,可以靈活調整方向。
前膛裝填了數十枚彈丸。
其中包含一枚重數兩的大彈丸和數十枚小鉛子,射程可達百步。
這兩門百子銃的炮身裝備有準星和照門,可以進行精確瞄準。
在戰車的掩護下,他們穩穩地推進,將炮口對準了寨墻上的清軍。
此刻的明軍戰車上硝煙如海,不斷翻滾,遮蔽了視線。
使得清軍難以辨明清形,只能盲目地射擊。
相對之下,明軍因嶺上風勢較強,硝煙較易被吹散,得以窺見清軍動向。
突然間,炮聲如雷,明軍的百子銃與佛郎機炮齊發。
火焰與白煙交織,無數彈丸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直撲清軍寨墻。
寨墻上的清軍,藏身于殘破的垛口后,偶爾探出身形以開火。
卻猝不及防地遭受了明軍的霰彈炮轟擊。
一時間,慘叫聲此起彼伏。
寨墻后方,清軍士兵的上半身被彈丸撕裂,鮮血四濺。
特別前方右側寨墻旁的幾個清兵,瞬間被霰彈撕成了碎片,頭顱如同破碎的西瓜般散落!
趁著清軍混亂之際,明軍的火器攻勢更加猛烈。
霰彈與火銃的連環打擊,令寨墻后的清軍陷入更大的混亂。
在震天的吶喊聲中,劉中用所在的戰車再次啟動。
步步逼近,直至寨墻壕溝近在咫尺。
這個時候,戰斗徹底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滁州市|
桓台县|
稷山县|
冀州市|
涪陵区|
仁怀市|
青岛市|
泾川县|
汾阳市|
白朗县|
延长县|
尉氏县|
乐都县|
商南县|
务川|
竹北市|
台湾省|
博客|
昌黎县|
马关县|
武胜县|
吴江市|
乐亭县|
吉林省|
长寿区|
镶黄旗|
马边|
中江县|
咸宁市|
仁布县|
宁阳县|
稻城县|
桂平市|
略阳县|
福安市|
和田县|
芜湖县|
马尔康县|
碌曲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