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援兵來了?-《明末最強釘子戶》
第(1/3)頁
在石門山的山腳下,戰斗的怒吼如雷貫耳,明朝的士兵們,如怒濤般一波接一波地向四周山脊發起猛攻。
山嶺上,滾木與檑石如驟雨般傾瀉而下,利箭穿梭于天際。
山下與山頂間,尸體與傷者交錯重疊,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血腥與硝煙味。
戰斗異常慘烈,清兵雖寡,但防御堅固,滿洲射手箭無虛發。
朝鮮兵則精通使用投石機,他們還裝備了大量火器。明軍雖在人數上占據優勢,但山勢險峻,難以施展,戰車也難以推進。
明軍士兵只能用盾牌遮擋,面對清軍的火槍與箭雨,往往剛逼近寨墻與壕溝,就被迫哭喊著撤退。
在這個距離上,清軍的箭矢異常精準,雖然射程有限,但其破甲與放血能力極強。
許多明兵中箭后迅速感到虛弱,喪失了戰斗力。
朝鮮軍的火槍雖然比不上明軍。
但在如此近距離下,一旦中彈,后果同樣慘重。
在西石門,由甲喇章京查顏負責的防御區域。
如同黃土嶺的防線,這里也采用了“一墻三溝”的設計。
一道土墻,三條壕溝,吸取了黃土嶺戰役的教訓,原本的石墻現全部改為土墻。
土墻前還堆砌了大量土筐與土袋,作為防御明軍紅夷大炮的屏障。
在這片險峻的山地,唯有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才勉強可見一些平緩的坡地和可供人行走的山道。
寨墻前,已倒下數不清的明軍傷員和尸體。
鮮血在陽光下反射出令人惡心的光澤。
沾滿血肉的檑石散落山坡,滾得滿地都是。
火銃的爆鳴聲此起彼伏。
寨墻后的朝鮮軍士,一邊高聲叫嚷,一邊扣動扳機。
又一波攻山的明軍在慘叫聲中倒下,他們輕便的盾牌根本抵擋不住火銃的子彈。
而鐵質盾牌又太過沉重,少有人能提得動。
弓弦的響動連綿不絕,在朝鮮軍射擊的同時,寨墻上的清兵也不斷射出箭矢。
沉重大箭呼嘯而來。
轉瞬間,這波明軍中便不斷有人慘叫著中箭。
中箭者只覺身上一冷,隨即感到虛弱無力。
從旁人看來,這些中箭的士兵,鮮血淋漓,景象駭人。
……
正午時分,石門山。
見明軍又一次進攻失敗。
寨墻上的查顏狂笑不已,滿是得意:“這些明人,不堪一擊!”
“嘭!嘭!嘭!”
然而,就在這時,炮彈的呼嘯聲破空而來,石門山各處寨墻內接連響起轟鳴。
或灰色,或綠色的濃煙四處彌漫。
有的炮彈炸開,白茫茫的粉末在空中飄散。
“咻咻咻!”
煙火四起,無數火箭從火箭車中疾射而出,如同天女散花般飛向清軍陣地。
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明軍已經陷入焦灼。
牛苛下令,神機營的臼炮與火箭集中在石門山中段。
不顧有誤傷自家將士可能性,命令山下的神機營同時向清軍陣地開火。
此前,這些臼炮和火箭已經發射多輪。
但由于清軍可以躲藏在寨墻后,等到明軍攻山時再出來迎戰,因此效果并不明顯。
于是,牛苛改變策略,命令在己方軍隊攻山的同時,臼炮和火箭也要持續發射,讓清兵在迎戰時無法躲避。
牛苛似乎已經孤注一擲,他麾下的多個營伍,超過兩萬的軍隊,全面展開了攻勢。
沖鋒在前的,依舊是他的正兵營。
在最前方的,還是那些為了賞銀,勇往直前的先鋒戰勇士。
在古代冷兵器的戰場上,戰斗就是一場體力的較量。
特別是那些充當先鋒的勇士,更需要在戰前飽餐一頓。
此時,他們一個個吃得肚滿腸肥,握著刀槍,吼聲震天,向著中石門山的寨墻發起沖鋒。
許多人還背著大筐,里面裝滿了萬人敵。
因為在黃土嶺一戰中,萬人敵的威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因此這次攻山,曹變蛟牛苛等從軍庫中調撥了大量的萬人敵。
“殺虜啊!”
正兵營的先鋒勇士們高聲吶喊,拼命向前奔跑。
其中一些軍官也聲嘶力竭地呼喊鼓動。
……
“這次不好守啊!”
在山嶺的烽火臺上,滿洲正白旗的巴牙章京阿格吉堪伱,目光如寒冰,凝視著山腳下涌動的明軍。
他們猶如烏云壓頂,密密麻麻,仿佛沒有盡頭。
盡管守山的兒郎們英勇無畏,但兵力上的劣勢,以及石門山作為棄地的命運,讓他深知這場堅守注定徒勞無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西昌市|
尚义县|
息烽县|
彰化县|
龙泉市|
望城县|
栾川县|
米易县|
延长县|
冕宁县|
新安县|
明水县|
泽州县|
隆林|
怀来县|
广西|
松桃|
中山市|
南宁市|
抚松县|
临猗县|
衡水市|
左贡县|
罗源县|
于田县|
玉山县|
凤山市|
苍南县|
托克逊县|
兴山县|
姚安县|
固安县|
兴安盟|
蕲春县|
越西县|
南华县|
华阴市|
根河市|
光泽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