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馬車-《風雨大宋》
第(2/3)頁
最后看著一個裝在一起的圓杯裝零件,鄭戩問杜中宵:“知軍,這是什么東西?用在哪里?看做起來如此麻煩,想來價錢不菲。”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不錯,此物確實價錢昂貴。我們賣的車,值錢就值在這些小東西上了。此物為軸承,又名軸受,裝在車軸的兩端,車輪便就轉得飛快,又不費力。”
這是最簡單的圓柱軸承,這個年代的精度不行,只好做得粗大笨重,原理是一樣的。技術上并沒有什么難度,關鍵在要用上好的鋼材,不然不如木軸配鑄鐵軸套。使用了這種軸承的大車,才能拉幾百過千斤貨物,不然一匹馬哪里拉得動。火山軍產的大車,現在多是一匹馬拉,好路上大約拉千斤左右。最大的是三套馬車,中間一馬駕轅,兩邊各一匹馬拖拽,可拉兩三千斤。這樣的大車,不用軸承,那是動也動不了的。有了軸承,車就經久耐用,不然拉重物,用不了多久車軸就壞了。
車的載重與軸承密切相關,沒有滾動軸承,軸的支撐點被車壓得變形,極難拉動。大車需要用多個輪子,分擔負荷,便就與此有關。如果軸承技術過關,輪子當然是越少越好,減少了各軸各輪之間寄生功率的消耗。中國北方曾經的三套馬車,關鍵就是膠輪、軸承,三匹普通的馬可載重數噸。這個年代膠輪沒有辦法可想,只能從軸承動手,一車拉千斤以上就非常可觀了。如果用上彈簧減震,可以拉得更多些。
有了這種大車,才有修路的動力,不然把路修得寬敞筆直沒有價值。只走手推車,只要羊腸小路就可以了,人背和畜馱更加簡單,只要能走路就行。
杜中宵也是有了實踐的教訓,才在軸承上下功夫。剛開始制的大車,是用木軸配鑄鐵套,經過潤滑之后輕載還好,一旦重載,馬拉起來非常吃力,而且木軸很快磨壞。改用鐵軸,價錢上去,潤滑的效果卻差了許多,軸頭全部浸在油里,壞的也非常頻繁。
鄭戩點了點頭,雖然不大明白,卻不詢問,接著看下去。
后面是制車軸,用的熟鐵,也接過了一道車削的程序,兩頭光滑。
到了最后,把前面制好的軸承砸進車輪留出的槽里,兩個輪子裝到車軸兩端,一臺大車的底盤便就制好了。這就是大車最關鍵的部分,至于車箱,便就是木匠活了。貨車不講究,直接使用雜木制造。
鄭戩看著匠人把裝好的底盤從大廳里推到外面,跑得飛快,點頭道:“此車看來不錯,輪子轉得極是輕巧。知軍,像這樣一輛車,可以拉多少貨物?”
杜中宵道:“回相公,平常不堪騎用的駑馬,可拉八百到一千斤的樣子。若是用好騾子,可以拉到一千五百斤,遠勝牛車。有了這車,貨物從火山軍到保德軍,費了不多少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北海市|
云南省|
上林县|
策勒县|
房产|
武陟县|
翁源县|
北碚区|
北海市|
商城县|
莱阳市|
衢州市|
洪泽县|
苏州市|
建德市|
崇礼县|
喜德县|
天柱县|
涪陵区|
承德县|
龙门县|
通许县|
星座|
和平县|
迁西县|
海南省|
平阴县|
应用必备|
肃南|
佛坪县|
翼城县|
遂溪县|
乐亭县|
五原县|
五大连池市|
且末县|
绥滨县|
伊川县|
贡觉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