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風雨大宋》
第(1/3)頁
當天晚上大家盡情而散,一夜無話。第二天,議論營田事務。
京西南路大州為鄧州和襄州,其中又以鄧州土地肥沃,自古就是農業發達的地方,是營田關鍵。
鄧州治穰縣,南陽郡,武勝軍節度,轄縣五。內鄉、淅川、順陽三縣沿漢水的支流淅水分布,在群山之中,扼進入陜西的武關道。平地有兩縣,為穰縣和南陽。縣的分布說明了這里的現狀,群山之中有三縣,肥沃的南陽盆地卻只有兩縣,人口嚴重不足。
自先秦兩漢,這里就是中國要地,與北邊的洛陽一起并稱宛洛,中間魯關道連接。人煙稠密,農業發達,是能夠賴以爭奪天下的富庶發達地方。數百年后,特別是晚唐五代戰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早已沒有了往日景象。先朝開辟的陂塘渠道早已荒廢,特別是穰縣和南陽兩地,地廣人稀。
除役廂軍首先入鄧州,由知州范仲淹主持,在穰縣和南陽兩地營田。組織參照唐州營田務,鄧州派一官員常駐。唐州提供土地、耕牛和種子,轉運使司提供農具,其實就是從鐵監調來,當作償還營田務的欠款。收獲漕司和州縣按比例分配,大致五五分成。
此時對一個地方的稱呼,除了稱州名,還可能稱郡名或者節度,特別是歷史優久的地方。比如西京河南府,為洛陽郡,時人常以洛陽稱之。鄧州為南陽郡,時人多以鄧州和南陽并稱。襄州為襄陽郡,多稱襄陽。郡名多是隋唐傳下來,便于與歷史銜接。
襄州,襄陽郡,山南東道節度,是轉運副使的治所所在。治下六縣,人口比鄧州更加稀少。南陽襄陽盆地連成一體,土地平曠,自古也是人口眾多的地方,是此次營田的第二重地,營田事務由轉運使司直管,襄州從旁協助。轉運使司派一官員主管,同樣參照唐州營田務條例,收獲與地方分配。
隨州,漢東郡,崇義軍節度,境內平原和低山丘陵交錯分布,是營田第三重地。治下三縣,人口不多,可開墾荒地極多。杜中宵帶營田務駐治下棗陽縣,兼管北邊的光化軍和信陽軍營田,隨州協助。
其余幾州多是山區,雖有閑田,開墾不易。由州縣報轉運使司,酌情分派營田的廂軍,由州縣官員主管,同樣參照唐州營田務條例,同轉運使司分配收獲。
唐州知州李復圭一再提出營田穩定之后,應當撤銷營田務,劃歸地方治理。此次相約,每地營田開地三年之后,把分散的營田村落劃歸地方,聚居區則到時再議。
議罷營田事務,看看末色還早,眾人各自加去休息,晚上李復圭在江邊酒樓請客。
杜中宵正要回驛館休息,隨州知州向綜前來,拱手道:“運判,左右無事,我們到外面看一看唐州風景。營田務駐棗陽,正在下官治下,以后多有叨攏的地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土默特左旗|
织金县|
神木县|
石门县|
汉沽区|
沾益县|
阿巴嘎旗|
神农架林区|
高碑店市|
那坡县|
阿坝|
宜都市|
元氏县|
宝清县|
崇明县|
淮安市|
舒城县|
东莞市|
扶风县|
留坝县|
武威市|
卓尼县|
博湖县|
松潘县|
旺苍县|
夏邑县|
巴塘县|
汝城县|
库伦旗|
乐平市|
昌图县|
台中市|
夹江县|
交城县|
定安县|
长子县|
沐川县|
桦甸市|
盐亭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