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在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
[摘要]這種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學生的提問為研究性學習的切入點,以創新思維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這與新課程改革主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語文教學 課堂提問 自主探究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其智慧的潛能,培養其強有力的內在學習的動機,即把作為人的本質創造精神引發出來。
新課程改革《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高中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漢語言的字、詞、句、篇及語法、邏輯、修辭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培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然而高中語文教學的客觀現實,總是不能令人樂觀:教學的“投入”與“產出”太不成比例——課堂效益不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縛著教師的手腳。這使我們意識到: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中,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非沖破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運用好問題教學法。
一、“問題教學法”存在的理論基礎
“問題教學”并不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才提出來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的,并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問題教學法的創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對傳統教育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書本知識、教學過程與學生的經驗相脫離的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基本步驟是:第一,學生必須感覺到困難,最好是他在自己所參與的活動中受挫,這樣,如何使活動繼續下去的問題就產生了。第二,一旦感覺到了問題,學生就要加以探索并明白地確定問題。第三,在徹底調整和分析了情境以后,學生就要收集資料,以明確怎樣使自己開始時的活動得以繼續下去,或者將其改造成一個更合適的形式。第四,學生根據假設,從自己的資料中推出它的含義。第五,學生把看來最能達到他的目的的假設付諸實踐,并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正確。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當我們基本明確問題教學法的含義之后,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問題教學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這就是:
第一,首先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學生發揮智力因素,以帶動他們的創造型思維。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培養,都是在教師所提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自己的學習操作活動中完成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充分的體現。
我們在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須達到問題性水平高,即是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重,具有較高的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問題性水平低,即是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輕,甚至極少包含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具有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當然,問題性水平高也必須有一個限度,不能讓學生如“丈二金剛”,這樣會適得其反。問題性水平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就足夠了。否則,學生的思維難以啟動跳躍,到頭來是徒勞無益。
第二,適時轉到以學生發現問題為主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提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始由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但要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能獨立地聽、說、讀、寫,就必須培養起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中不斷灌輸給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學需先疑”的觀念。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知識的掌握是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景,鼓勵提問,促使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激活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學生這種探究問題的動機和真實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最有力的驅動力。
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呢?
首先,我們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使師生互動貫穿課堂本身。課堂上建立師生平等的民主氣氛,尊重和關愛每個學生,遇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為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創造一個氛圍,使他們敢于質疑,勇于爭論,從而也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和表現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問題,點撥學生理解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敢想、敢問。
其次,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和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師不易在課堂上包辦,而應把時間,把任務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自學思考,提出有獨到之處的問題,更使人驚喜的是通過討論學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師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第三,認真對待對學生所提處的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的問題。對這類問題,一般在鼓勵其創新的話語引導下,用婉轉的語言告知學生,因為與上課內容關聯不緊,建議在課外幫助他解決。第二類,與課文內容有關,但沒有切中要害、關鍵的問題,處理這類問題,教師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請同學幫助解答。第三類,是那些跟課文關系密切的,能打開學生思路的問題,對待這類問題,教師要著重對提問的學生加以鼓勵,甚至可以把問題公布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作為學習的重點。
實踐證明,新課改環境下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能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和能力,養成好思好問的良好習慣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從而為學好語文乃至各門學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礎。從而使現代中學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養,更好地適應將來更高層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稱為社會發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問題教學法”在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