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和現狀
對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而言,必然在某個方面具有超出競爭對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構成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么什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呢?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怎么樣呢?一起來看看!
一、核心競爭力的含義及構成要素
(一)核心競爭力的含義
不同學者對核心競爭力的含義的理解千差萬別。有學者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組織的內部積累性學識,是一組可以讓企業為顧客帶來更多價值的技能和技術。也有學者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知識載體,使得企業獨具特色并且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其隨著時間的積累而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此外,還有學者強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被全體員工一致認同的行為方式和觀念。概括地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使得企業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的各種資源和能力的組合。這些資源和能力最大的特點是可以使企業在某一領域領先于其競爭者,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二)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由于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含義存在著不同認識,不同學者對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的看法也不一致。根據前文所述的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本文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分為兩大構成要素:資源和能力。
1、資源類構成要素
核心競爭力的資源類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企業的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構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其中有形資源指的是企業的資金和設備;無形資源主要包括企業的知識產權、商標和專利等;而人力資源,顧名思義,則是指為企業創造價值經濟利益的員工。早期企業比較注重有形資源的管理,這主要是由當時的生產模式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在企業的資產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特有的知識體系構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而人力資源作為知識的載體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因此,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力資本逐漸成為至關重要的資源。企業要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就應當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出發,將人的創造力轉化為企業的無形資源,然后通過資金設備等有形資源的運用,為企業創造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
2、能力類構成要素
能力類構成要素包括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研發活動是進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目前很多大型企業都有自己專門的研發機構,其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創造性研究,獲取新的知識,使得企業不斷創造和適應新的市場。組織能力是指企業將創新成果轉化,組織和協調各種要素進行有效生產的能力。這一能力使得企業將創新技術轉化為最終產品。只有這樣,企業的研發與創新才是有意義的。能力類構成要素的最大特點在于其技術經濟性和持久性。單純的發明創造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只有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產生經濟效益,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推動企業效益增長起著巨大的作用,這一作用應當是長遠的。同時,企業在某一領域的和性能力一旦形成,便可以在相關領域衍生出諸多技術和產品,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
二、我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現狀
(一)研發投入和創新不足
據調查,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普遍為1%左右,而發達國家一般為2.5%―4%。國外知名企業如微軟、IBM、松下等都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擁有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而我國企業卻很少有做到這一點的。很明顯,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偏低,與《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和“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相去甚遠。研發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企業創新能力匱乏,在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力,嚴重阻礙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進程。
(二)員工流動性較大
如前文所述,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因此,員工的忠誠度是保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合理的流動性(10%―20%)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然而,我國企業的員工流動率一般高于20%,存在著員工流動性過高的問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企業無法進行持續有效的研發和創新活動,難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即使企業研發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員的頻繁流動也會造成企業核心技術的流失,對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三)組織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良好的組織管理制度是企業提升研發效率、留住人才、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基礎。然而,研究表明,我國企業的創新成果轉化率僅有15%左右,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僅為29%,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80%。這說明我國企業所進行的研發活動很大程度停留在理論上,并未對企業的生產作出貢獻。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企業資源的大量浪費,許多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走的異常艱難,加之近幾年金融風暴的沖擊,這些企業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和現狀】相關文章:
6.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