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粵語由“有冇”構成的疑問句
疑問句是按照句子的語氣分出來的一個類,它與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疑問語氣;是問一些事情的,表達的內容并不是陳述,所以是不確定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粵語由“有冇”構成的疑問句,歡迎大家分享。
資料1:
廣州話里由“有冇”構成的疑問句,有一種格式是“主語+有冇+動詞術語”。粵語的疑問句與普通話大同小異。只是粵語中較多使用正反問句,而普通話中較多使用后加“嗎”的疑問句,粵語中有疑問詞“咩”,與“嗎”用法相近,但多用于反問句中。如:
今晚你嚟唔嚟啊?(今晚你來嗎?)
你識做呢道題咩?(你會做這道題嗎?)
(1)你有冇去過澳門呀?(普:你有沒有去過澳門?/你去過澳門沒有?)
(2)你頭先有冇食西瓜呀?(普:你剛才有沒有吃西瓜?/吃西瓜了嗎?)
(3)我有食。(普:吃了。)
廣州話里這種疑問格式,在普通話里可以有不同的說法(見1和2);
至于回答“有冇”的提問,廣州話用“有/冇+動詞術語”。
而在普通話,這種格式一般只用于否定,如可以說“沒吃“,卻不說”有吃“
粵語中的特殊句式:
一、比較句
粵語的比較句,常在兩項中間先用形容詞表示比較結果然后再加“過”的格式,如:
佢高過你。(他比你高。)
我大過你。(我比你大。)
句子中如果需要出現數量補語,則至于句末,如:
佢細佬嘅成績好佢好多。(他弟弟的成績比他好很多。)
二、處置句
粵語的處置句用介詞“將”引進處置的對象,它大體上相當于普通話的“把”。如:
將呢啲舊書賣咗佢。(把這些舊書賣了。)
這樣的句子在口語中可以說成:
賣咗呢啲舊書佢。
普通話中沒有后面這種把表示被處置的對象的詞語置于動詞之后再用一個代詞“佢”來復指它的形式。
三、存在句
粵語中常用“有”或“有……過”表示曾經做過某種事情,但普通話一般在表示存在或擁有什么東西的情況下才用“有”,粵語則可以用“有”來帶謂詞性的賓語。如:
我今日有去睇過佢。(我今天去看過他。)
佢有交作業。(他交了作業。)
粵語中表示擁有某種生活條件或存在某種客觀事物的可能性,常用“有得……”,如:
有得食,有得住。(有食的,有住的。)
者否定形式則用“冇得”。
四雙賓句
粵語表示給予的雙賓句,一般采用以下的形式:
我俾咗一本書佢。(我給了他一本書。)
粵語的指密賓語如果帶有較長的修飾語時,也可以在指人的賓語前加“過”,如:
我俾咗好多好嘅睇書過佢。(我給他了很多好看的書。)
資料2:
粵語,俗稱白話,又稱廣東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是廣府民系的母語,是廣府文化的最重要的基因和最具特色的符號,粵語廣泛通行于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東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
粵語按不同口音可分為廣東地區的廣州話、佛山話、東莞話、圍頭話、珠海話、中山話、江門話、龍門話、肇慶話、云浮話、清遠話、湛江白話、茂名話、陽江話、古話、標話等。
關于粵語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國的楚語等說法,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粵語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漢語成分較多的一種,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漢語普遍存在的入聲,其聲母、韻母、聲調與古漢語標準韻書《廣韻》高度吻合。清代學者陳澧認為廣州方言的音調合于隋唐韻書《切韻》,因為“千余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州,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粵語是唐代國語。
粵語主要分布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省中部和西部、廣西東南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個別地區,廣東省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4000,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12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在中國,有1.2億人以粵語為母語。
【粵語由“有冇”構成的疑問句】相關文章:
粵語學習之香港粵語的特點11-07
平面設計構成形式有哪些12-16
看粵語劇本唐伯虎點秋香學粵語08-14
粵語俗語語錄精選06-19
粵語日常對話08-13
粵語必學方法08-13
粵語韻母的發音09-22
粵語的發音方法06-18
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體系有什么構成09-08
常用的粵語及其解釋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