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職教課程構建與實施論文
一、護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
1.課程模式在探索中發展和變化。
隨著職業教育觀念的變化和發展,我國護理專業臨床課程模式也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和進步。在課程模式的探索和發展過程中,護理教育逐漸尋求脫離醫療專業教育的歷史性影響,課程模式經歷了由“純醫療教育模式”向“醫療—護理教育模式”的轉變的過程。“純醫療教育模式”的課程內容編排順序是:先介紹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轉歸,然后介紹疾病的診斷(輔助檢查)、治療,最后介紹疾病的護理要點或者護理措施;而“醫療—護理教育模式”的課程雖然引進了護理程序概念,把部分醫學知識排進了護理程序的步驟之中,但是護理程序并未在課程中完整和完善地表達出來。
2.現行護理教育課程模式的不足。
現行的護理教育課程模式,雖然把部分醫學知識,通過科學的護理程序,運用到了臨床實踐過程中,但是由于護理程序在課程結構中,缺乏完整性,因而,使得課程中,部分醫療知識在課程中仍然相對獨立。同時,由于沒有采用護理程序的完整步驟,導致護理的學科知識缺乏完整性。
3.到目前為止,尚難以找到可以普遍推廣實用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標準課程模式。
隨著職業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結合現代職教理念而改革和完成的新型課程模式,其種類繁多幾,乎數不勝數。但是還很難找出一種能夠被復制和拷貝的、能夠廣泛推廣、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新型課程模式。這一現象充分說明,護理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仍然處在探索之中。一種具有普適性、科學、系統化的專業課程模式,正在成為護理職業教育者追求解決的課題。
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構建策略
課程改革的關鍵不在于課程的宏觀結構,而在于其內容的設計與編排。以護理程序的完整步驟為序,構建護理臨床專業課程,是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目標的最佳途徑。
1.理論依據。
根據工作過程的概念,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的,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工作過程的要素內涵:第一,工作過程是“綜合的”;第二,工作過程“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第三,工作過程是一個固定的結構。根據護理程序的概念:護理程序以系統理論為基本框架,包含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等五個工作順序的步驟,是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體服務的基本工作順序,是一種科學的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根據工作過程概念,毫無疑問,護理程序是經過高度概括和總結的、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工作過程。
2.實施方法。
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護理專業課程,必須思考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如何選擇課程的內容,二是如何排序課程的內容,這兩個因素考慮成熟了,課程構建的難題就自然解決了。
(1)課程內容的選取。以護士職業資格證考核的知識節點為基本標準,結合當代護理臨床實踐的范圍和崗位特點,以護理臨床實踐中應用的有關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和護理評價等策略和護理實施的經驗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醫學護理學概念和原理為輔,選取課程內容。
(2)內容的排序。以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為序排列課程內容,把醫學基礎與臨床知識、藥物學與檢驗醫學知識等,分別貫穿到護理程序的評估、診斷、計劃和實施、評價之中。即根據護理臨床實踐,針對某一個具體的疾病對象,運用護理程序的評估步驟,完成學生對疾病的癥狀、體征以及可能伴隨的輔助檢查結果等的認識過程。在護理診斷這一步驟中,讓學習者掌握分析評估資料、給疾病對象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和相關健康問題以及潛在并發癥等的學習過程。對于護理程序中的計劃與實施步驟,課程可以這樣理解和處理:護士對于未來即將采取的行為,如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它就是護理計劃,如果用動作表達,它就是護理實施。因此,課程中可以把護理計劃與實施集中放在一起編排。其內容應當包括執行醫囑———醫療知識體系中的“治療”內容,護理干預的方式與手段———護理措施,疾病的發生與進展的預防與控制、保持健康和維持健康的醫學基礎理論宣教———健康教育內容,以及實施護理計劃的具體方案等等。最后的護理評價,是依據護理計劃實施后的結果,應該是護士在給予患者實施護理計劃以后,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的評價。
。3)重點與難點。課程的重點是課程內容的選取,必須以職業資格考試為基準,結合市場調查,依據護理人才的職場范圍、崗位任務以及應用能力要求等,科學地選取。難點之一,首先是如何從實質和內涵上去理解護理程序的工作過程特點,然后科學地、合理地將醫學知識貫穿于護理程序的每一個步驟之中,從而不疏漏、不改變現行護士執照考試的知識節點,不忽視臨床實踐的每一個技術環節。難點之二,是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真正實施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的教學。難點之三,教學人員完全接受、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新課程教學思想,這往往需要經歷一個現對較長的轉變過程,而且常常需要配合良好的培訓過程。
。4)不足之處。課程構建過程中有兩個不足之處:一是“護理計劃與實施”的課程內容中,是否需要寫進“護理目標”值得繼續探討。二是關于護理評價。為了護理程序的完整性,需要護理評價,可是,護理工作過程中的評價常常是針對實施護理計劃后的結果進行的效果評價。課程中的這一步驟如何處理,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三、新課程模式的意義
以護理程序的完整步驟為序構建護理專業課程,對護理教育和學科發展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1.實現了護理專業課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目標。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的本質含義應該是強調其科學性、普適性特點。護理程序是一種大家公認的、經歷了歷史(實踐)和哲學的(理論)考量的、系統化的工作過程,由于它具有固定的步驟順序這一結構性特點,使得依據其步驟構建的課程模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拷貝,可復制,可以不受條件限制地推廣和使用,因為具有普遍適用性,這一普遍適用性特點,正是其科學性的具體體現。
2.促進現代職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形成。
課程始終處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它是教育目標的具體表現。課程內容的不同排序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和結果。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結合護理臨床實踐過程,減少了對理論性知識的陳述過程,對涉及護理工作經驗與工作策略性的“過程性知識”,直接將其融入到“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的主線之中,使其活化,促進學習者在熟悉護理工作過程的學習過程中,自動完成職業經驗、知識以及職業態度等職業能力的構建過程。其整個教學過程在工作過程中完成,對教學雙方的思維方式都是一種觀念的更新。
3.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成倍增長。
依據完整的工作過程構建的課程模式實施的教學過程,是把護理職業知識、技能和態度置于實踐過程之中,是一個由整體求局部的過程[5],是一個科學處理系統與要素之間關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技能、態度是要素,工作過程是系統。根據系統理論,系統的功能大于各個要素功能之和,因而這是一種能夠舉一反三、有利于職業能力成倍增長的課程模式。
4.突出醫學知識的護理功能。
護理學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研究維護、促進、恢復人類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其發展規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醫學知識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具體通過醫療和護理兩個領域的應用來實現。當它被醫療人員用來通過診斷、治療等方法應用于實踐的時候,它實現的是“診療功能”,它就成為了醫療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當它被護理人員應用于實現其“減輕痛苦、恢復健康、維持健康、增進健康”的服務功能時,它卻又成為了護理學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了。醫學知識與醫療和護理的這種密切關系,也充分說明了醫療和護理需要相互依賴、共同合作才能實現人類健康的最終目標。
四、結語
課程始終處在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改革追求的“新”不是指的內容,而是指的知識范圍的選取和結構順序編排的創新。以完整的護理程序為課程內容編排順序的課程模式,其內容的選擇以職業資格為基準,把醫學知識應用護理工作的時間程序之中。它挑戰了“知識如果脫離學科體系就將不成系統”的傳統觀念,不僅補充和完善了護理學科知識體系、構建了一種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方案,而且對于鞏固和提高護理學的一級學科地位、增強學科獨立性、提高護理和護士的社會地位等,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是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
【護理職教課程構建與實施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