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曹柯凡這邊說完,周華建接話道:“中西方的食物各有特色,而且很鮮明獨立,像謝清風這種中西方手法融合使用,在國外的餐廳比較常見,但能夠做出那種中式美食獨特味道的,卻實屬非常的罕見,很多國外的中餐都已經改的稱不上中超,謝清風能夠在比賽中大膽嘗試,這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嗯,確實,這挑戰性極高。”劉一帆表示贊同的點頭,“比賽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沒時間給他們補救的機會,謝清風要想能夠完成菜品,他必須對自己說,我能夠做到。” 曹柯凡接話說道:“對,這是一個挑戰他人,也是挑戰自己的競技場,所以說,贏要贏得漂亮,輸也要輸的漂亮,謝清風敢于挑戰融合中西方美食,我不得不說,這小伙子了不起。” 聽到曹柯凡的這番評價,劉一帆也肯定的說道:“廚師存在的宗旨就是服務食客,做出來的美食接受群體越多,越能夠讓自己達到成功,如果謝清風未來的努力方向,能夠讓他做出來的中西融合食物,既能夠讓國內的滿意,又能讓國外的民眾接受,那他的未來確實會了不起。” 劉一帆作為一名游走世界,主廚經驗豐富的中華廚師,他對中西方美食的融合,有著很深的體會。 他很清楚中華美食在世界的影響,正在逐年快速的提升,市場空間非常大。 可其中獨獨缺少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系統的“國際中式美食標準”,不能向西餐一樣有一個,讓食客只要想到西餐,就會想到米其林標準的“統一標準”。 百花爭艷是好事,證明行業的繁華! 可有時候它又是壞事,大家都是各做各的都想做老大,沒辦法凝聚成一股力,帶領中式餐飲向前沖。 就目前而言,全國乃至全球,根本沒有哪個人或者哪個企業,有足夠的影響力可以帶動“百花爭艷的中式餐飲”,讓全球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到這個名字就會想到中餐。 至于未來這個“名字”是什么,現在沒有任何人知道! 而謝清風在這一場決賽中,展現出來的最后底牌,讓劉一帆看到了希望,屬于年輕一代年輕中式廚師的崛起后,帶領中式美食問鼎全球最大美食體系的希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