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蘇廚》


    第(3/3)頁

    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幾次對外重大戰爭的失利。

    蘇軾的文章里,也著重分析了民族風氣對于對外戰爭的影響,以及對外戰爭,對于民族風氣的反作用。

    毋庸置疑,兩者都沒有起到什么好的促進。

    兩個極端同時存在于大宋的民族風氣上——自大與自卑,保守與務虛,怯懦與盲動。

    而兩個極端體現在外交策略上,就是打也不行,和也不行;體現在國家政策上,就是積進也治不好,保守也治不好。

    要糾正這種狀態,首先就是要實現民族思想的轉變——自尊,但是不驕狂;自信,但是不虛枉;自強,源于務實;自立,源于自強。

    民族,是由國人構成的,民族氣質,則是國人氣質構成的。

    簡單舉一個例子,那就是祖宗“以文制武”的國策,在一次次對外戰爭失利中,被徹底讀歪了。

    正確的理解,祖宗的這句話,應該是指國家武備,軍士訓練,將領培養,遷轉升降,都應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機制來管理約束。

    管理機制,就是“文”,軍事力量,就是“武”。

    而不是簡單地將“文”定義為文官,將“武”定義成武將,在國家內部人為地制造對立。

    晚唐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李林甫唐國忠之輩斷絕了武將上進之道,讓這套機制喪失了作用,這才導致藩鎮跋扈,戰亂蜂起。

    因與果,果與因,不能本末倒置。

    而到了大宋,軍制的改革,僅僅只走完了第一步,就是開始將國家的軍事力量,嘗試納入正常的管理體系,而不再采用軍閥時期單純的武將負責制。

    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是卻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對國家的軍事力量沒有起到好的作用,相反,帶來了諸多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也和風氣相關,以至于明敏如韓忠獻公,都曾經說出“東華門下唱名方為好男兒”這種話。

    這明顯是對祖宗遺意的誤讀,也是風氣使然。

    可在如今大量有知識,通文字,曉軍略,善謀略的人才投身軍伍之后,在回過頭來看這句話,明顯是有失偏頗,矯枉過正了。

    國朝至重者,宗室,然自太祖起,宗室初授將軍,后轉觀察,節度,皆是軍職,直到熙寧年間,才定下宗室轉文資之法。

    所以說認為重文官輕武將乃是祖宗的本意,明顯是站不住腳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商河县| 庆元县| 淮安市| 合川市| 马尔康县| 清涧县| 阳泉市| 台州市| 丽江市| 翼城县| 克什克腾旗| 郓城县| 永安市| 张家川| 炉霍县| 丹阳市| 宁陕县| 周口市| 景宁| 新丰县| 莒南县| 奎屯市| 上栗县| 鹤山市| 杨浦区| 赤水市| 阿图什市| 治县。| 石嘴山市| 潜山县| 天门市| 神木县| 铜梁县| 改则县| 凉山| 白山市| 恩施市| 永州市| 桦川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