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定音

    蘇油在奏章里邊還提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其實就是一個共振問題。

    這個現象華夏古人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莊子》里就提到過:“為之調瑟,廢于一堂,廢于一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改調一弦,于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

    晉代有人蓄銅澡盤,晨夕恒鳴如人叩。乃問張華,張華告訴他:“此盤與洛陽鐘宮商相諧,宮中朝暮撞鐘,故聲相應。可錯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如其言,后不復鳴。

    沈括的試驗就更加清晰明了:先將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后剪一些小小的紙人粘在各弦上。當你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與它共振或者諧振的弦線,其紙人就發生跳躍顫動。

    綠箬還進一步發現,凡是發生諧振的弦線,都在音高相同或者相差八度時的弦上。

    這就進一步夯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和弦說,同時也證明了十二平均律實現自由升轉調的必然可行性。

    這些東西,都在《律呂清要》講述得非常清楚,士大夫家家都有琴瑟,要證明起來也是非常簡單。

    六月丙辰,詔書下達:“黃鐘,大呂,清不可太高,重不可太下,使八音協諧,歌者從容而能永其言,乃中和之謂也。”

    “周樂古器重現,時人新律允合,是乃天人相合,古今一契。”

    “太常律呂不諧,而學士大夫置而不講,考擊奏作,委之不文,如之何不使雅、鄭之雜也!”

    “召設議樂局,審調太常鐘,依典禮用十二律還宮均法,令上下曉知,則鄭聲無由亂雅矣。”

    “就太常鐘磬王樸、李照、胡瑗所作,及石磬材不少,擇其可用者繕之,其不可修者別制。”

    “考成新樂,以驗議者之術。”

    綠箬和王從之因在律呂上的獨到見解和著述,讓大宋的音樂理論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都得到了趙頊獎賞。

    王從之主中太一宮,賜紫服,金帶。

    綠箬被大宋朝廷冊封為思濛鄉君。

    出身卑微,卻靠自己在樂理上的學識和修養,活生生掙得了一份誥命!綠箬,成了大宋女性里邊新的傳奇。

    其實趙頊現在已經不差錢了,更不差銅不差石材,但是蘇油的建議還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標準音叉就在那里擺著,將編鐘銼一銼,石磬修一修,就能得到標準音。

    剩下實在沒有的再單獨補足,這樣的花費不大。

    關鍵是,秋禮,冬日大朝會,都趕得上。

    這將是大宋第一套能夠實現自由升降轉調的禮樂,不少大臣如楊杰,王存,在這一點上還提出了反對。

    因為古代先人說用的,乃是三分損益法,他們認為不用三分損益法,就是“有違祖制”。

    但是這一點是明顯站不住腳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永丰县| 定州市| 伊川县| 峡江县| 天台县| 安宁市| 锦屏县| 绥江县| 东光县| 瓦房店市| 胶州市| 抚宁县| 都江堰市| 南和县| 揭阳市| 长白| 高陵县| 含山县| 霸州市| 洞口县| 贵德县| 阳信县| 连江县| 龙胜| 读书| 饶河县| 个旧市| 五大连池市| 峨眉山市| 准格尔旗| 宁陵县| 伽师县| 长兴县| 象州县| 定西市| 新竹县| 乌兰察布市| 桂东县| 前郭尔|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