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京十王府。 因為大明的王爺成年后都要去封地就藩,如果每位王爺都建座府邸有點浪費土地,所以尊循著舊例,乾圣朝也在南京建造了十王府。 兩年前,平王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抵達南京后,就住在十王府內,等待著就國。按照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規則,除太子外,皇帝諸子十歲封親王,二十歲就藩出任藩王。 這三位孝烈皇帝之后,第一個要就國的,就是平王朱慈烺。按年齡,乾圣四年,他就應該就國了,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拖到了現在。 甚至直到現在,朝野還有爭論,是如其所愿,效仿唐王的例子,封建海外,還是和其它的藩王一樣,封藩內地? 甚至直到蔡方炳來到十王府里的時候,心里還在念叨著這個問題。不過,這一切都和他沒有絲毫關系,可等到他見到平王后,心思立即發生了變化。 “什么?修鐵路?” “對,就是修鐵路,蔡大人請看。” 朱慈烺攤開一張地圖。 “陛下已經下旨許本王就國,封建“平國”,你看,平國就在這里,雖說是沿海立國,但往內陸卻有數千里沃土,土民不下數百萬……” 手指著地圖上的平國,朱慈烺說道。 “孤的平國與蠻夷大國比鄰而處,想要守住平國,就非得修鐵路不可,孤年初在國子監聽過蔡大人的講課,修筑鐵路,再輔以鐵甲列車,北邊可靖……” 鐵甲列車! 那是蔡方炳在國子監講課時提到的一個構想,其實說白了,就是給火車蒙上一層鐵甲,在車上架上大炮、火槍,如此一來,火車就變成了刀槍不入的戰車,當然,這個戰車離不開鐵路,也正因如此,才沒有被人接受。 可作為旁聽者的朱慈烺卻一直記著這個“鐵甲列車”,甚至在他看來,這甚至可以成為平國“立國的根本”。 “鐵甲列車?王爺要修鐵路?” 盯著地圖上的平國,驚訝于陛下封建平王的同時,更讓蔡方炳難以相信的是平王居然要修鐵路。 難道平王就不怕因此惹火燒身嗎? “不僅僅是孤要修,這也是陛下的意愿。” 陛下的意愿! 授意朱慈烺修鐵路,還真是朱國強的意愿,其實,早在朱慈烺上書請求封藩海外的那天起,朱國強就一直在考慮著這個問題。 思來想去,最后還是選擇了印度。 東南亞太近了點。既然要封,就把朱慈烺封的遠遠的,有了他開這個頭,將來才好把其它的王爺全都丟到印度去。 得印度者得到天下……不一定,但是封建印度后,大明的負擔確實可以大幅度的減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