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乾圣五年,西元1650年,十月。 在上海港,一只移民船隊,載著上千名移民,駛向了大海,他們將會在海外各地,繁衍生息…… 而與此同時,平王朱慈烺,也踏上了前往平國的征程。 平國也是有船隊的,還打著平國的四爪龍旗,平國的三十六艘船只都是舊船,既然舊商船,也有海軍淘汰的二手軍艦。甚至就連船上的大炮,也是海軍淘汰的。 盡管是舊船,可其卻裝備著數百門大小“鎮海炮”——這種短管卡龍炮大明版,盡管正在被海軍淘汰,可在海外仍然是種威力十足的武器。 這些二手貨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對于只有五十萬兩家當的朱慈烺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那怕就是這五十萬兩,也是朱國強給他的,除了朝廷按定制給他一筆“安家費”外,朱國強從內府也拿了三十萬兩給他。甚至還親自的作媒,讓他娶了揚州大鹽商鄭元勛的女兒為正妃。 為什么做這個媒,人家有錢啊! 在王妃婆家的支持下,平國的船隊迅速壯大了起來。 船隊的提督叫曹安國,武進士出身的他,過去幾年間一直在海軍任職,在得知平王開國后,就辭去軍職,報答先帝之恩了。 其實,在平國上下文武官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別看平王只是一個大王,可憑借著先帝的余蔭,確實有不少人追隨,他們中有些連官職都不要了,也不顧什么平國在海外萬里,反正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報效先帝的恩情。 除了讀書人之外,甚至還有不少普通百姓,舍家棄業的追隨平王去海外,他們不是在國內呆不下去了,而是為了心中的那點忠義,在有些人的腦袋里,平王才是他們的國君。 這樣的人不多,也不少。少則數萬,多者數十萬,誰也不知道,但對于剛剛開國的平國而言,數量如此眾多的“國人”,確實遠超過其它任何一國。 甚至就連平國的兵,也有不少是不取分文的“義士”。不得不說,有時候,死人還是有不少號召力的。 上海港。 曹安國揖手見禮道。 “臣參見王上!” “愛卿免禮。” 朱慈烺說道: “船上去講。” 江面上,泊滿了前往平國的船只,船上滿載著來自各地的官民百姓,他們即將啟程前往平國,現在,他們已經不再是明國人了,而是——平國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