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遠在果阿。 不,應該說是大明的“西海縣”的鄭芝龍來說,他壓根就不知道發生在大明的這場不大不小的風暴,也不知道皇帝賞給了他幾斤人參,那怕不在乎,可畢竟也是皇帝的恩賞,瞧不上錢,可總歸是面子。 其實,這陣子,他一直處在猶豫瑕糾結之間。 “石子,你是讀書人,你說,本侯是不是應該把公主殿下送到南京?” 面對王介之,鄭芝龍直接問道。 他口中的公主是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的公主,盡管早在二十年前,王國就已經滅亡了,最后一位國王也死了,可王子卻活著,只不過是混為了土邦王公,這不,得知強大的大明把葡萄牙人趕走了,那位王公不僅送來了財物,而且還送來的他的女兒。會使美人計的可不僅僅只有咱中國外國人用美人計,那也是輕車熟路了。 盡管公主確實很漂亮,但鄭芝龍卻不敢要,為什么不敢要? 因為人家指明了這是送給大明皇帝。 送南京? 他也不敢啊。 他女兒是后宮的妃子,當爹的還能往宮里送其它的女人? 這不是……可作為大臣,討好皇帝這也是當臣子的本份啊。 “侯爺,此事非人臣所為!” 王介之義正詞嚴的說道。 “姑且不問其它,就說身份那女子雖然貴為公主,可卻也不過只是番邦土女而已,侯爺若將其送往南京,番女入后宮,實是是……” 不等他說完,鄭芝龍就說道。 “無妨,這個你不用擔心,陛下的后宮,番女又豈止一人,既有除了皇貴妃之外,還有西洋女子,陛下志在天下,國野通婚,撫夷歸夏,陛下自然是以身作則……” 這都是冠冕堂皇的話而已。 擱大明,誰不知道,陛下好風流,甚至早年間還有“獨好人妻”的說法,不過那也是為了國事——為了打擊皇太極。把那家伙的福晉妃子全都搶了過去。 這事干的解恨啊! 甚至,皇太極有大福晉為了討好陛下,還獻出了傳國玉璽,這件事可是寫進史書的。別說是史書了,就是民間的很多小說都有以此為題材書寫的,當然那些小說肯定不能夠直接寫當今陛下,但是可以換個隱晦的名詞。 比如說濟南王世子,怎么樣,這樣一來,朝廷就沒轍了吧。咱大明可沒有文字獄。不就是寫一些和皇帝有關的小說嗎,頂多是帶點閨中樂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況且這還是皇帝干過的事情,什么沒干過?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說同樣也是如此。 好吧! 陛下好風流。 十幾年前好風流,現在……同樣如此。 你們這些文官,怎么就不知道揣摩上意呢?只有陛下過的開心了,陛下才能好好的處理國事啊。先帝是不候風流,可是國家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