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唐國公主好奇道:“邵醫(yī)郎是誰?” 趙佶剛想脫口而出“是個幫我治胳膊的杏林圣手”,倏地意識到,自己薄幸寡情負(fù)了女子、差點被女子哥哥潑了燈油差點燒死的起因,可不大體面。 他忙模模糊糊道:“是國子學(xué)新設(shè)醫(yī)科的一個監(jiān)生,還是蘇頌蘇老相公的小友,我與姚娘子亦都識得他。如今是朝廷派去邊關(guān)的祗候郎中。此人姓邵名清,三姐你看,此人是不是也與這團子同名兒?嘿,嘿嘿……” 趙佶雖已受封端王,但那略有些輕佻隨意的性子,仍是如影隨形,唐國公主和孟氏又是他自小熟稔的兩位長姐般的近親,故而他渾沒覺得,這樣打趣姚歡,有什么不妥。 孟皇后卻怕姚歡尷尬,淡淡一笑,岔開了話題:“清歡團子?長公主,這點心,難道與‘東坡肉’一般,亦與蘇學(xué)士有關(guān)?” 唐國公主莞爾:“阿孟可是想到了蘇學(xué)士的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哎呀,好教你們得知,這團子,恰就是蘇學(xué)士所創(chuàng),又由駙馬的兄長——韓知州,傳于我府里?!? 唐國公主遂為諸人將其中原委娓娓道來。 元祐八年,蘇軾任河北路定州的知州一職。然而就在這一年,宣仁太后高氏薨逝,章惇等被趙煦起復(fù)回朝的新黨人,立刻對舊黨展開瘋狂報復(fù)。蘇軾、蘇轍均先后被貶南方。 公主駙馬韓嘉彥的長兄韓忠彥,因父親韓琦畢竟為前朝名相,所受的沖擊稍弱些,被外放定州,恰是接了蘇軾的位子。 而蘇軾,與韓琦之間,在更早的時候,也曾有過一段微妙故事。當(dāng)年英宗皇帝曾想用年輕的蘇軾為學(xué)士院知制誥(給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宰相韓琦反對,道是蘇子瞻確是國之棟梁,但不經(jīng)吏部銓選程序、就被天家破格提拔到清要之職上,不妥。英宗無法,只得又問,那,要不讓蘇軾來修起居注?韓琦又反對,道是編修起居注,和起草詔書差不多重要,也不妥,還是應(yīng)讓蘇軾參加吏部考試、一步步給職與升遷。 有好事者將韓琦兩次阻撓蘇軾一步登天的舉動傳了出去,蘇軾卻十分感激韓琦,向眾人表示,韓相公的做法,才是真正“愛人以德、避免捧殺”的正道。 紹圣元年,當(dāng)今官家親政,新黨得勢,韓琦長子韓忠彥被貶,赴任定州,與蘇軾交接。 蘇軾那時,已預(yù)見到自己離開定州后,只怕要如當(dāng)年的蔡確一樣,被貶至嶺南。 但他見到韓忠彥后,言談間渾無郁郁戚戚之色,于定州宅邸設(shè)家宴款待韓忠彥時,作詞唱酬外,還特別給韓忠彥介紹了一道自己新制的點心。 蘇軾嗜茶如命,又愛吃京城名菜“軟兜子”,熟知綠豆淀粉的運用,同時,定州位于宋遼邊境,邊民甚愛在糕團饅頭里添加鮮牛乳。 于是,他便將米、茶、豆、乳四樣物什,融合于一處,創(chuàng)出這涼滑香軟、茶味乳味兼有的糕團皮子,而里頭的餡料,依著各人喜好調(diào)制即可。 “此團本無名字,韓知州贊賞這面皮菓子,正合與點茶同食,雪沫乳花翻午盞,不如就取了學(xué)士那首浣溪沙里的最后一句,叫清歡團子吧。蘇學(xué)士欣然笑納,還命家中廚娘,將團子的面皮配方,細(xì)細(xì)教了韓家的廚娘。今歲韓知州回京看望六弟,見我府里的花果餡滴酥,外殼乃是炸制,覺得有些油膩,便教了府中廚子這道清歡團子。” 唐國長公主說完,端王趙佶感慨道:“蘇學(xué)士果然是豁達之人,要被貶往嶺南了,還談笑風(fēng)生。樽前不用翠眉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第(2/3)頁